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至今,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已经逐步建立完善,市场交易体系健全,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然而随着“ST湘鄂情”本金违约事件的曝出,引起了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公司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问题的广泛关注。信用风险是影响投资双方利益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识别和防范公司债券信用风险已成为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会计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真实盈余管理已成为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由于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当期和未来期间的经营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因而其波动性水平会导致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从而会加大企业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因此本文基于会计信息不确定性的角度,研究真实盈余管理波动性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可以为我国证券监管部门从会计信息角度监管公司债券市场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指导。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历程,对比了我国公司债券先后经历的两种发行制度——审批制和核准制,分析了我国评级机构和审计师这两种金融中介机构在公司债券发行过程中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识别的影响。其次,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具有经济后果性,会使得企业当期和未来期间的经营现金流量产生不确定性,从而引起企业的会计信息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企业未来资产价值分配的不确定性,并最终导致企业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本文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Merton(1974)的信用结构模型,进行数学模型的演绎推导,从数理逻辑关系的角度,明确了真实盈余管理波动性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以2010-2014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真实盈余管理波动性对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波动性程度越大,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水平越高。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结合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现状,从资本市场监管者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公司债券真实盈余管理的监管,降低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波动程度,从而降低我国公司债券信用风险的建议。本文为研究公司债券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我国公司债券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进一步规范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会计信息质量,促进我国公司债券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