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河减淤机理及挖槽几何参数的试验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c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下游河道为严重的萎缩性河道。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发生非协调性变异,萎缩速率明显加快,萎缩性更趋严重,河床持续抬高,由此引起的各种灾害效应愈加明显,对防洪及河道治理产生巨大压力。而黄河下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泥沙淤积,为此,需要对黄河泥沙采取多种治理措施,以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为此,提出“拦、排、放、调、挖”等多种综合治理措施,其中,挖河减淤是其中关键措施之一,但对于挖河减淤这项关键技术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与论证。为此,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针对黄河下游挖河的减淤作用及其关键技术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攻关,进行系统研究及分析论证,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论文结合此课题,重点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挖河几何参数对挖河减淤效果的影响以及挖河减淤机理方面进行重点分析论证。从而为本领域及挖河生产实践在某种程度上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论证,大致获得如下几方面的认识 1.在黄河下游窄河段挖河可以在一定的河段及时段内起到一定的减淤效果。主要表现在可以引起一定范围河段内的水位较挖河前同流量下有所降低,开挖上游河段水面比降增大,床面淤积量有所减少或发生冲刷。 2.挖河减淤效果的大小与挖槽几何参数的选值有关,几何参数包括挖河长度、断面形态及挖槽比降等。 3.在一定的水沙条件和一定的挖沙量或一定挖河断面条件下,随挖河长度增加,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河段最大水位降落值相对越大。但是,当长度增加到一定值以后,随挖河长度的增加,水位跌落值增量不断减小,即单位长度的增加量逐渐趋缓;当挖河长度取于某一值域内时,挖河的减淤效果才相对较佳。在试验水沙条件及挖沙量 338万 m’条件下,挖河氏度在10km左右时,挖河的减淤效果较佳。4.挖河减淤效果与挖槽几何形态及挖槽面积有关。试验研究表明:开挖断面愈宽浅,开挖段回淤比越大,但过于窄深时,回淤比反随宽深比减小而增大。因此,开挖断面宽深比也同样存在一个较佳的取值范围。在选定的试验水沙条件和挖河断面方案下,认为开挖断面面积在250~300m‘左右,断面宽深比VB。M"在6~9之间挖河减淤效果&11。5.开挖底坡对减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就整个研究河段的挖沙减淤比来说,坡度较陡或相对较缓时,其减淤效果都不太好。据研究,比降同水深的负二次方成正比,就是说随水深增加,比降会以较大的比率调平。在确定的水沙条件下,通过试验坡度范围内的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挖槽坡底在 1%。。左右较适宜。6.挖河减淤效果可以用挖河减淤比来表示,即挖沙量与挖河前后挖河研究河段泥沙坝淤积增援和挖沙社的和的比值。其值在0\之间,数值越小,说明挖河减淤效果越明显。试验研究条件下,其值约为0.72、.86。
其他文献
该论文结合国家大型水电工程项目—拉西瓦水电站的前期建设,以电站建设期施工渡汛及泄洪风险度为研究重点,从实际出发,分析了黄河上游气候特性和梯级水库群的实际运行状况,对
2006年11月至2007年7月,在海南霸王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海南山鹧鸪的雨季活动区及夜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海南山鹧鸪在雨季的月活动区面积为22.72
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属湖泊类型自然保护区,由9个大中型湖泊组成,水域面积108 783 hm~2,物种丰富,是我国水鸟的重要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也是东亚一澳大利亚鸻鹬类
  本文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依法立园、依法护园"的实践入手,简要回顾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出台和执行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依法保护湿地和弘扬生态文
湖泊水功能区划是湖泊水环境管理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依照水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技术方法划分湖泊水功能区,并通过对水功能区实施相应管理,提高水质达标率,持续提升湖泊水环
本文应用利用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原理,探究发现了水杨梅耐旱(涝)、耐贫瘠、耐砍伐、抗沙化、抗冲刷、抗虫害、抑制黄顶菊;抗污染,净化水质等生态特性.提出了在鄱阳湖(抚河段)
以往面板堆石坝有限元应力应变分析中的堆石体边界按照全约束处理,计算出面板的周边缝变形很小。在高陡岸坡的情况下,面板堆石坝受水压力的作用,周边缝处的面板与趾板间要产生一
该论文对拉西瓦水电站混凝土拱坝施工全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并依据仿真计算结果对二个总工期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拱坝施工全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仿真与优化
  唐山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自2004年启动,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等措施,经过8年时间完成了全市29个水管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了人员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实现了水利工程
论文研究针对跨流域调水工程水量优化配置决策,采用大系统、多目标决策、风险决策、群决策理论,通过交叉耦合的途径,研究设计了决策问题的大系统结构;考虑研究问题决策特点的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