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澜沧江-湄公河发祥自我国青海省的唐古拉山东北区域,流经我国滇、藏两省区和东南亚的老、缅、泰、柬、越5国后汇入南海,是我国和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该流域水电开发强度的加大,显著地改变了河流水环境条件,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使流域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威胁。弄清楚大坝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下面简称底栖动物)的影响规律,不但为利用底栖动物指示环境影响提供依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907400):水电开发干扰下底栖动物功能性状结构及群落构建机制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江-湄公河发祥自我国青海省的唐古拉山东北区域,流经我国滇、藏两省区和东南亚的老、缅、泰、柬、越5国后汇入南海,是我国和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该流域水电开发强度的加大,显著地改变了河流水环境条件,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使流域水生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威胁。弄清楚大坝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下面简称底栖动物)的影响规律,不但为利用底栖动物指示环境影响提供依据,而且是水电开发河流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科学基础。本研究以两条澜沧江下流相邻的一级支流——南腊河(建有大坝)与补远江(未建大坝)为研究区域,通过比较不同季节(旱季与雨季)建坝河流与未建坝河流的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以及功能多样性差异,探索影响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的显著环境因子与空间因子,揭示不同生态学过程(以环境过滤主导的确定性过程和以扩散效应主导的随机性过程)在底栖动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两条支流的物种多样性方面:补远江底栖动物物种数量高于南腊河,不同季节在补远江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50种,在南腊河共采集到123种。对于底栖动物,南腊河旱季密度的均值是476.23ind/m~2,生物量的均值是11.52g/m~2;雨季密度的均值是631.68ind/m~2,生物量的均值是17.53g/m~2,两条支流雨季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高于旱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PERMANOVA检验结果显示:南腊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显示出了显著性差异,补远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季节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补远江旱季和雨季的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物种数Richness均显著高于南腊河,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多样性指数则在两条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南腊河与补远江底栖动物的功能性状组成在不同季节显示出了较大差异,集中表现在:补远江旱季底栖动物流态偏好(沉积型与侵蚀型)、成虫寿命(短)、产卵位置(大石)、扩散能力(非常强)的性状加权平均指数(CWM)显著高于南腊河,生活习性(蔓生)、耐受性(耐受)、成虫寿命(长)、产卵位置(其它)、扩散能力(非常弱)的性状加权平均指数(CWM)显著低于南腊河;补远江雨季底栖动物流态偏好(侵蚀型)、生活习性(滑行)、化性(少于1世代/年)、产卵位置(大石)的性状加权平均指数(CWM)显著高于南腊河,产卵位置(自由产卵)的性状加权平均指数(CWM)显著低于南腊河。在选取的14个功能性状中,流态偏好、成虫寿命、产卵位置、扩散能力、生活习性、化性、耐受性这7个功能性状更易受到建坝的影响。补远江(未建大坝)更适宜喜沉积型及侵蚀型流态、短寿命、附着产卵、强扩散能力、滑行、少于1世代/年、耐受性不强的底栖动物生存,南腊河(建有大坝)则更适宜喜沉积型流态、长寿命、自由产卵、弱扩散能力、蔓生、1世代/年或大于1世代/年、强耐受性的底栖动物生存。关于功能多样性,旱季补远江底栖动物的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显著高于南腊河,雨季补远江底栖动物的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功能离散度指数(FDiv)以及Rao的二次熵(RaoQ)均显著高于南腊河,但功能均匀度指数(FEve)低于南腊河。环境因子在驱动河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空间因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纯环境因子(8%)比纯空间因子(0.5%)解释了南腊河旱季底栖动物更多的群落结构差异,反之纯空间因子(9.3%)比纯环境因子(4.1%)解释了补远江旱季底栖动物更多的群落结构差异;纯环境因子(7.7%)和纯空间因子(6.2%)在解释南腊河雨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上差异不大;纯环境因子(9%)比纯空间因子(4.0%)解释了补远江雨季底栖动物更多的的群落结构差异。本研究通过对澜沧江下游南腊河(建有大坝)与补远江(未建大坝)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功能性状及功能多样性的相关研究,有助于今后利用底栖动物指示和评价建坝对河流水生态环境影响,同时也可为澜沧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和底栖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云南省地处中国与东南亚交接地带,省内流经四条国际河流。中国借助云南省的先天地缘优势主动推进各流域的跨境水资源合作进程。探索近10年在云南省各流域产生的跨境水资源合作利益,利于帮各国查明合作的广泛利益和被忽视的利益,促进国家间交流对话,提升中国参与跨境水合作的支撑能力。本文通过构建2010-2021年中国对于云南省跨境水资源合作事件的数据库,利用事件数据分析法探明该地区近10年的水资源合作进程;针对
中国是一个烟草大国,烟支是烟草的重要产品之一。据统计,中国目前烟民的数量大致在3.5亿;另一方面,每年通过烟草上缴的税收也是上万亿,在2020年,其工商税利高达一万两千多亿元。云南烟草是中国烟草的重要产出地,其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对于云南省来说,云南烟草无疑是最核心的经济产业之一。在烟支制造流水线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说机器故障以及原材料损坏等,都会造成烟支出现质量问题,从而出现不同种类的外
金融数据是供应链体系中决定企业能否获得融资的重要依据,现有的供应链体系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数据可能遭到篡改,如何搭建一个可信数据存证平台,具有巨大挑战。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金融和实体领域,本文在供应链金融数据存证中引入区块链技术,以保障供应链金融数据的安全性。然而,区块链技术面临着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等问题,难以满足供应链体系高效存证的
跨境数据流动是全球数字贸易的关键环节,对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制是全球数字治理的焦点问题。2013年爆发的“斯诺登事件”引起了各国在数据安全和数据主权完整问题上的普遍担忧,从而推动各国将数据跨境流动纳入政治议题。与此同时,出于公民数据权利保护和数字产业发展的考虑,各国纷纷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数据本地化政策来限制本国数据的跨境流动,这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网络空间战略博弈与数据资源争夺。总体来看,数据跨境流
进入web 2.0以来,信息的传播与储存的成本大大降低,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个人信息。网络数字化信息具有可访问性、永久性,信息一旦上网,就难以抹去痕迹。互联网的“永久记忆”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全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遗忘权作为一项法律对策被欧盟率先提出。被遗忘权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法律对大数据运行模式的规范与调整的理想选择。我国作为互联网大国,应积极探索被遗忘权的本土化路径。本文提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技术、贸易、金融资本等资源不断流通,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实现产业协同,规避风险已成为一种趋势。但在实际开展中,多元化经营的效果往往没有达到预期,甚至会带来财务风险。海航集团通过多元化经营体量迅速扩张,却引发了流动性危机,最后以抛售资产,多元化经营失败告终。往往企业注重是否采取多元化经营,而忽视了在开展多元化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和应对的问题。因此,本文将海航集团多元化经
本文围绕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侨乡社会的形成与兴衰过程,以广东新宁(台山)侨乡社会为研究个案,追溯与探寻1893—1937年间不同社会群体在侨乡社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思考、态度与行为实践,进而揭示侨乡的社会设想与出洋现实之间的张力与矛盾,呈现其发展困境。为此,本文大致呈现三种类型各异而相互联动的画面:其一,侨乡读书人群体对出洋行为的忧虑,对侨乡社会构想的反对与对实业、农业的呼吁。其二,本土宗族社会逐渐依
被遗忘权提出于欧盟2012年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后经讨论和修改,于2018年正式实施。根据该《条例》,数据主体对于不利于自身的个人数据,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请求数据控制者删除。被遗忘权是镶嵌于互联网大数据这一背景下的新兴权利,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人们过去的言论、行为等很轻易被永久记录,这有可能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给自己造成意料之外的困扰,因此我们需要有一项被遗
外来物种入侵显著影响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对外来物种开展有效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澜湄次区域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连接的关键区域,边缘效应突出,生物多样性高。频繁的跨境社会经济交流活动使得该区成为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区域,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核心地带。澜湄次区域是全球外来物种引入和分布的热点区域,大量外来物种入侵该区,对典型生态系统和居民生计都造成
面对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是一项修复和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举措。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揭示退耕还林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可为“退耕还林”环境效应评估提供重要信息,但相关研究仍鲜有开展。云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和气候类型,农林生态系统交错分布是该区域的显著特征,这为系统解析退耕还林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本论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