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农民失地后由于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加之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导致大量农民失地后在自谋职业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未能完全实现职业的转变,从而给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以及失地农民的生活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到农民失地却实现更好的就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失地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本研究以个案的方式、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诉求、现状和需求情况,最后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探析了现阶段我国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具体诉求。在经济诉求上,开展失地农民职业培训是适应农村产业转型发展、提升农村劳动生产力以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在社会诉求上,开展面向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还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在个人诉求上,失地农民实现可持续生计、提升精神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会流动都需要职业培训。其次,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揭示并分析了调查地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现状,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失地前后农民的生计现状上,失地前后农民的年收入变化不大,主要收入来源渠道上的变化最明显的是种养殖业从业人员减少了7.5%,在工业企业就业、进城务工、本地服务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渠道就业的人数在失地前后变化不大,仍有一小部分农民处于待业状态;在失地农民对职业培训的认知状况上,表现出参与培训动机较好、青睐实用的培训项目、参与培训的意愿较强、培训效果有待提升等特点;在失地农民对职业培训的满意度上,除培训免费外,失地农民对其余培训要素的满意度整体较低。再次,本研究继续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失地农民对职业培训的真实需求。在培训意愿上,大部分农民希望政府继续举办针对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在培训关注点上,大多失地农民主要关注培训费用和培训内容,而对其它直接关涉培训质量的要素关心不够;在培训内容上,大多数失地农民青睐专业实用技术,对创业培训也有一定的需求;在培训地点上,大多数的农民倾向到本村或邻村以及到镇里参加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失地农民主要希望接受多种方式结合的培训方式以及现场实习,但是,不同从业群体对培训方式有不同的需求;在培训时间上,失地农民更加喜欢短平快的培训项目,更加愿意接受一个月以内、半个月以内以及十天以内的培训;最后,在培训组织机构上,政府部门、职业技术院校是失地农民主要选择的培训主体,但是,这与农村培训资源匮乏、农民接受不同主体开展的职业培训机会较少有关联。本研究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4个结论:失地农民漠视关涉职业培训品质的要素、实用性是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在内容设置上的核心原则、失地农民个体特征差异应作为分层分类培训的重要依据和当前失地农民职业培训条件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最后,本研究以需求为导向,提出了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系列优化建议。在培训管理机制上,主张培育多元合作的培训主体格局、建立统筹协同的管理运行模式、构建灵活健全的培训网络体系、搭建务实惠民的“培训+就业”服务平台以及建设全面充实的培训师资资源库;在培训课程教学上,呼吁设计实用弹性的培训课程以及采用实践多样的培训形式;在培训质量监控上,提出制定统一规范的培训标准和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在培训保障体系上,建议强化政府为主体的组织保障、建成多元投入渠道的经费保障以及健全成熟规范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