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棉两熟是我国长江、黄河流域棉区的一种重要的种植制度,钾肥对小麦稳产、高产以及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钾矿资源匮乏,钾肥主要依赖进口,农民施用钾肥积极性低。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钾素,秸秆还田后可以快速补充钾素。本研究于2011-2016年在江苏省南京市(118°50’ E,32° 02’ N)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站和江苏省大丰市(120° 28’ E,33° 12’ N)大丰稻麦原种场进行麦棉两熟连续秸秆还田定位试验。试验处理设小麦生长季棉花秸秆全量、半量、不还田,即7500、3750、0kg·hm-2 3个水平(C7500、C3750、C0),棉花生长季小麦秸秆全量、半量、不还田,即9000、4500、0 kg·hm-23个水平(W9000、W4500、W0),共形成9个周年秸秆还田处理组合,同时设2个施用钾肥处理150和300 kg K20·hm-2。本试验研究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小麦生长季,在氮磷肥正常施用情况下,麦棉一季、两季、半量与全量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以及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并与钾肥处理进行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麦棉两熟连续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与不施秸秆与钾肥的对照相比,两个试点连续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小麦亩穗数与产量,全量秸秆还田增产效应大于半量还田,两季还田又大于一季还田,但均低于施钾处理。南京试点秸秆还田增产效果显著大于大丰试点。秸秆还田年份、土壤类型与秸秆的相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形成。随着还田年限的增加,秸秆还田与钾肥处理较不施秸秆,提高了增产效果,南京试点,全量秸秆还田与施钾处理 K150、K300 在 2015 和 2016 年分别增产 40.1%、36.0%、55.2%和 56.7%、55.6%、61.2%;大丰试点,全量秸秆还田与施钾处理K150、K300在2015和2016年分别增产30.5%、27.3%、25.4%和30.8%、31.7%、37.7%。秸秆还田同时也影响小麦面粉的品质形成,面粉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随秸秆还田量增加显著增加,而秸秆还田与施钾处理对面粉湿面筋含量与出粉率影响不显著。2麦棉两熟连续秸秆还田对小麦生物量累积与分配的影响麦棉两熟连续秸秆还田与钾肥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各个时期的生物量,生物量积累量随秸秆还田量显著增加;不同土壤类型试点表现相同,大丰试点(砂壤土)处理间差异小于南京试点(粘土)。与不施秸秆比较,秸秆还田与施钾显著提高了花后生物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大丰试点的贡献率略低于南京试点。秸秆还田与钾肥对小麦成熟期生物量在秸秆与籽粒的分配率影响无显著差异。3麦棉两熟连续秸秆还田对小麦土壤肥力与养分吸收的影响麦棉两熟连续秸秆还田与钾肥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土壤含水量,随还田年限的增加,差异更明显。在土壤养分含量方面,与不施秸秆和钾肥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但均低于钾肥处理,秸秆全量还田土壤速效钾含量接近钾肥处理,还田年限增加使土壤速效钾含量降低,大丰试点变化幅度小于南京试点;秸秆还田与钾肥较不施秸秆提高了 土壤全氮含量,各处理间有效磷的含量无明显规律,还田年限的增加,土壤全氮与有效磷含量提高。与不施秸秆和钾肥的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小麦秸秆与籽粒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综上结果,在两个不同土壤类型的试点,基于小麦产量,麦棉两熟连续秸秆还田实现了对化学钾肥的替代或部分替代,同时提高了小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与沉降值。另外,麦棉两熟连续秸秆还田通过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土壤含水量以及增加土壤氮磷钾含量,改善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