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清洁地区地面O3变化特征,相关物质对O3生成与变化的影响,本文利用瓦里关大气本底观象台1994.8-2002.6近8年地面O3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同期CO资料,对地面O3及CO浓度的特征变化进行分析,与北半球相近高海拔3个站点的地面O3及CO长期资料进行对比,对瓦里关及3个站点的地面O3和CO进行相关分析;利用瓦里关1998~2002年臭氧总量数据分析臭氧总量的变化特征,与地面O3进行相关分析。通过上述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瓦里关地面O3浓度和其它高海拔站点相近,地面O3平均值在47.7×10-9左右,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地面O3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出现最大值,秋冬季出现较小值,而其它三个站点的臭氧最高值出现在春季。地面O3的日变化幅度不大,低值出现在中午左右,高值出现在夜晚和凌晨,与Izana站和MaunaLoa站情况相似。说明光化学反应并不是O3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瓦里关的动力输送作用比光化学作用对O3变化的贡献更大。2.瓦里关CO多年平均浓度为131.87×10-9,具有缓慢增加的趋势,与其它3站有所不同。Mauna Loa、Jungfraujoch站具有明显下降趋势,Izana站下降趋势不明显。四站CO多年平均浓度:Jungfrauioch站>瓦里关站>Izana站>MaunaLoa站。瓦里关的CO多年平均季节变化呈非对称性,最高值出现在3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1月。Mauna Loa、Jungfraujoch、Izana站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低值出现在夏季。3.瓦里关地面O3与CO的相关性不显著,与Izana站相似。Mauna Loa站二者具有相对较高的相关系数;Jungfraujoch站二者几乎不相关。虽然四个站点都为高海拔清洁地区,但地面O3的产生和变化机制并不完全一致。4.瓦里关臭氧总量具有明显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呈现下降趋势。夏季臭氧总量较低,低值一直维持到初秋,冬春季臭氧总量值相对较高。夏秋季的臭氧低值出现频率远高于冬春季。臭氧总量与地面O3具有一定的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