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不仅仅是一个进行商品交换的物理场所,更是一整套系统、制度、程序、文化、社会关系、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及其经济学并非价值无涉或价值中立,而是一个充满价值判断的道德体系。市场化是市场这种制度及其价值观念逐渐扩展至越来越多的人类社会活动领域的过程。自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及其市场体系创立以来,市场化的进程将越来越多的物品纳入市场进行交易,越来越多的人以商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物品。这种市场化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经济生活、市场交易和金钱为主导的市场社会之中。市场化增进了某些人类价值,同时也冲击甚至毁损着其他一些人类价值。如何看待市场化以及市场社会在知识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经济学家将市场视为能够增进人类自由的自由之梦,人文主义者将市场视为破坏人类社会的商业化噩梦,社会学家则将市场视为嵌入社会中的中性文化现象。要准确理解市场化背景下的大学运行逻辑,首先要对市场本身进行深入的剖析。人类价值是值得人类珍视的蕴涵于客体或行为中的价值,内在价值是人生以及宇宙万物的永恒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大学的内在价值则是大学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永恒的目的和意义。市场化环境下大学的运行逻辑可以从大学内在价值的角度得到清晰而准确的理解。布鲁贝克提出的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的合法性,其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他提出了两种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学:知识论哲学和政治论哲学,大体上对应着高等教育的两种内在价值:知识和实用,但他没有直接提出纽曼、赫钦斯以及孔子等众多东西方教育家主张的第三种高等教育哲学——至善论哲学,以及与之相应的第三种内在价值——至善。这种至善论哲学,在当前深度市场化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空前繁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同时人类心灵异常空虚,人类社会日益危险的背景下,就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大学发轫于神学主导的中世纪社会,代表至善论的神学是中世纪大学的基本学科,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大学逐渐理性化、实用化、科学化,神学基本被排除在科学的殿堂之外,大学的实用论和知识论全面压制了至善论。众多教育思想家在他们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均表达了对大学的理性化与实用化的担忧。现代学者对大学市场化的批判不应仅限于19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的滥觞,而应追溯至工业革命乃至中世纪的漫长人类历史过程。大学在人类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的重大转型,大学的理想或其内在价值也经历了多次质疑、拷问、调整和重新维系。大学作为一个人类社会中独有的批判性、反思性机构,需要引领我们去思考如何看待理性化、世俗化和现代化,进而去反思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大学自身的演化。就大学运行的外部环境而言,市场化意味着社会主体之间的密切分工与合作,在这种分工与合作中,各社会主体分别追求他们的价值目标并相互影响,但在这种相互影响中,各主体也应尽力保持其价值目标不受其他主体价值目标的侵蚀。市场化环境下影响大学的外部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它们分别以国家竞争力、利润和多元人类价值为自身的价值目标。政府可以采用财政拨款、学校领导任命、科研项目设定等方式对大学施加强烈而直接的影响,进而将大学纳入到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轨道中来。企业对大学也正在施加越来越强的影响,包括学研产联合、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等途径,大学被日益纳入到市场生产体系中,成为市场要素的供应者和需求者。相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社会中的其他机构如家庭、民众和媒体对大学的影响复杂而微妙,它们本身具有多元价值追求,一方面强化大学的实用论追求,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社会问责对大学产生一定的知识论和至善论诉求。就大学运行的内部环境而言,市场化从根本上改变大学内部的各种关系和行为动机,使得大学从一个基于责任的组织演变为类似于企业那样的基于利益的组织,具体包括:大学由神圣的学术殿堂演变为提供知识商品的“学店”;大学校长从学术领袖转变为“教育企业家”;教工从学校的主人演变为知识工人;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习者演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准消费者”;大学内部的课程和专业设置发生变化,应用性课程和专业受到重视,基础性课程和德育课程被忽视。大学是一个充满价值冲突的矛盾体,市场化背景下的大学运行逻辑一方面以实用论下的“利益”为基础,大学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逐利动机和行为,另一方面以知识论和至善论为基础,大学中也存在着对知识和美德的追求以及对市场逐利动机和行为的自觉抵抗,但这种抵抗在市场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微弱,实用论、知识论和至善论正在失去平衡。大学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人们对大学的观念从传统社会中以神学义务论为基础的大学发展到当代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大学的过程,市场化背景下大学的运行逻辑一定程度上与人们对大学和市场所持有的价值观念有关。高等教育和大学作为人类社会中最古老和传统的社会现象之一,其价值表现为大学的三种哲学——知识论、实用论和至善论,这三种价值一方面表现为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意义或价值,另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民众内心深处对大学追求知识、实用和至善的承认和支持。我们进行的大学价值调查证明了社会大众对大学价值追求的支持。一流大学不是建立在琐细的指标体系之上,而是建立在先进的价值体系之上目前盛行的大学评价、大学排名本身也是实用论的产物,它们试图将多元不可比的价值转化为一元可比的价值,这种转化在伦理学家看来就是一种价值底线的后退。一流大学不仅仅是建立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之上,而是建立在能够吸引世界不同民族的先进文化和价值体系之上。一流大学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灯塔,而不是顺应社会需求的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