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是人学.经济学首先要讲"经济人",研究何为"经济人"及"经济人"怎么样,这应该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得以存在的一条重要理由.回顾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关于人性的话题和思想层出不穷,其中古典西方哲学家的人性都是在德行和理性的统摄下展开的,而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的仁义道德亦深刻地影响了东方人的思维."经济人"的抽象定义正是来源于人性,"经济人"必定是与道德伦理相联系的范畴.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创立了经济学的基本前提"经济人"假设.斯密的本义是用这样一个理论抽象来概括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早期市民社会中中下层平民阶层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表现的行为特征和经济属性.这个最初形态的"经济人"是同时建设于斯密哲学体系中的道德世界和经济世界基础之上的,是"自私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然而斯密以后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对"经济人"思想内涵发生了分歧.主流经济学从经济学数学化和逻辑演绎的需要出发,迎合西方社会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潮流,把"经济人"假说中的道德伦理因素舍弃了,从而使之纯粹变成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偏离了"经济人"假设的原旨要义.非主流经济学家坚持"经济人"必须具有现实基础,必须考虑道德伦理、社会秩序、历史阶段性等规范内容.主流经济学在"经济人"假设上的迷失有深刻的哲学根源.认识论上西方理性主义兴起和方法论上个人主义的混乱是导致"经济人"道德伦理缺失的哲学之源.正是由于"经济人"假设强大的包容性和宽广的外延展度,这种存在重大缺陷的前提假说仍然占据主流地位.重塑"经济人"内涵的道德心和伦理观,恢复"经济人"学说的本来面目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流经济学中"经济人"假设的道德伦理缺失可能是对经济学失灵的一种解释,重塑"经济人"的人文内涵才能更好地了解经济生活解释、经济现象.主流"经济人"假设完全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在后现代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人假设也需要后现代转向:关注人的道德世界的"经济人"才是更科学的假设,更符合现实世界的情况.重建具有道德伦理心的"经济人"学说需要突破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