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羊肉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不是加工强国,羊肉产品良莠不齐,90%的产品没经过分级,优质不优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尚无统一的羊肉等级评定标准和方法,没有对商品羊胴体进行合理的分级。因此,急需开展羊胴体分级模型与分级评定技术研究,建立快速、准确、客观的羊肉等级规格评定方法,完善我国羊胴体分级标准,实现优质优价,进而促进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本论文参考国内外羊肉分级方法,结合我国羊肉生产加工实际,建立了人工产量分级方程,并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了近红外产量分级模型;确定了四个质量分级指标眼肌面积、肌肉颜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的测量方法,并基于此建立了羊肉质量分级图示,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调研我国羊肉深加工企业并结合国内外羊肉分级标准,征集到可用的羊肉产量分级指标为:胴体重、腿部肌肉得分、眼肌面积、背膘厚度、肋肉厚度、腹壁厚度、胴体出肉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羊胴体产量分级指标:肋肉厚度和胴体出肉率,对这两个指标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拟合,得到的最优回归方程为:胴体出肉率(%)= ( 78.28904×肋肉厚度-32.30705 )/肋肉厚度×100% ( R2=0.9935)。根据胴体出肉率将我国羊肉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一级,胴体出肉率≥78%;二级,72%≤胴体出肉率<78%;三级,66%≤胴体出肉率<72%;四级,60%≤胴体出肉率<66%;五级,胴体出肉率<60%。(2)测定274只羊胴体的肋肉厚度,并采集该部位的近红外光谱,建立肋肉厚度近红外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正交信号校正OSC、S-G求导和标准化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最佳主成分数为4,波长范围为1100~1800nm。模型校正集的决定系数RC=0.63428,验证集的决定系数RP=0.74285,RMSECV=4.5174,说明近红外光谱预测羊胴体肋肉厚度可行且可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羊胴体产量分级方程和胴体出肉率的分级方法,建立了快速、无损的智能化产量分级模型。(3)调研我国羊肉深加工企业并结合国内外羊肉分级标准,征集到羊肉质量分级指标为:生理成熟度、背膘厚度、肋肉厚度、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肌肉颜色和脂肪颜色。确定了其中四个指标的测量方法,即眼肌面积计算公式、肌肉颜色标准板、脂肪颜色标准板和大理石花纹标准板,为质量分级奠定基础。(4)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筛选出羊胴体质量分级指标为肋肉厚度和生理成熟度,参考分级指标为肌肉颜色和大理石花纹。参考澳大利亚分级标准将肋肉厚度划分为五个级别,根据我国羊肉屠宰加工的实际情况将生理成熟度分为四个级别,综合以上两个指标和我国羊肉质量现状建成羊肉质量分级图示,将羊肉质量分为三个级别。参考两个辅助分级指标,将我国羊肉质量细分为12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