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能够采用低成本的溶液加工方法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目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达到7.73%,但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制约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是共轭聚合物的吸收光谱与太阳光谱不相匹配以及其载流子迁移率低。合成新的窄带隙聚合物材料对于改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对近红外区太阳光的吸收,从而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有重要意义。无机纳米半导体材料具有迁移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如果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引入无机半导体纳米晶(如ZnO, CdS, CdSe, TiO2等),将会有利于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从而提高器件的性能。本论文着重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而展开研究工作。论文的第一章综述了聚合物光伏材料及其在光电器件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第二章采用Stille偶联的方法,以4H-环戊[2,1-b:3,4-b’]双噻吩为给电子单元,将其与四种吸电子单元——4,7-二溴-2,1,3-苯并噻二唑、4,7-二溴-2,1,3-苯并噁二唑、4,7-二溴-2,1,3-苯并硒二唑和1,7-二溴-N,N’-双(2-乙基已基)-3,4,9,10-花酰亚胺共聚,合成出3种窄带隙聚合物光伏材料(P1,P3和P4)。三种聚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680-750 nm,光学带隙在1.3-1.5 eV之间,热分解温度大于200℃,有潜力成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活性层材料。基于环戊双噻吩的窄带隙聚合物合成较为困难,论文第三章以双噻吩吡咯为给电子单元,以3,6-二溴-苯酰亚胺、二苯基吡咯并吡咯二酮和2,5-二溴噻吩-3-甲酸已酯为吸电子单元,采用Stille偶联反应,合成了基于双噻吩吡咯的三种新型共轭聚合物(P6,P7和P8)。这三种聚合物的光学带隙在1.6-2.0 eV之间,HOMO(最高占据轨道)能级位于-5.4--5.1 eV,热重分析显示三种聚合物也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表明三种聚合物都可作为光伏材料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论文第四章,我们对基于以上六种聚合物的光伏器件进行了研究,其中将5种聚合物(P3-P8)与1-(3-甲氧基羰基)丙基-1-苯基[6,6]C61 (PCBM)共混,制备了5种本体异质结光伏器件,其中基于P7/PCBM的器件效率最高,达到了1.22%。论文第五章将Zn0和CdS纳米晶分别与聚合物复合,制备了PCPDTBT/ZnO纳米晶和MEH-PPV/CdS纳米晶两种复合材料。通过研究复合前后的荧光变化,确认了给体-受体两相界面间发生了由分子能级差引发的光致电荷转移,并进一步研究了两种复合材料的光伏性能。这些研究结果为探索性能更佳的共轭聚合物/无机纳米晶太阳能电池材料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