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奉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一个国家都需要设法使官僚机构承担治理责任。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执政党需要通过整治官僚机构实现执政目标,由于绩效评估被证明是有效途径之一,这使得政府绩效评估成为了非常显要的公共行政活动,完整意义上的政府绩效评估包括主观型和客观型两种模式。过分追求政府绩效评估的形式上的技术理性,评估权力的单边运行和绩效信息的内部循环,妨碍了我们完整地理解并科学地使用这一战略工具。珠海市从1999年开始推行的“万人评议政府”属于主观型政府绩效评估的范畴,它早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于2004年开始推行的“公民计分卡”活动,体现了执政党为了塑造负责任的官僚机构所付出的努力。政府绩效评估是公共预算的近邻,瓦尔达沃斯基和鲁宾从政治视角理解公共预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由于政府绩效评估涉及到不同主体的利益,相关主体会围绕评估技术的运用而加以主导或施加影响。因此,基于政治和技术的视角理解、描述和解释“万人评议政府”是恰当的,可以为我们在中国的情境下理解公共行政提供新的理论。在政府绩效评估的语境中,政治是相关主体围绕评估技术的运用作出的决策和选择,持有的态度和表达的要求。技术是选择评估主体,分配评估权力,产生和使用评估结果的方法、规则和程序。在理解政治和技术的内涵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获知相关主体对评估技术的运用加以主导或施加影响的方式是什么?这些政治行为是如何影响评估的技术质量的?评估的技术质量与评议对象和评议主体关于绩效评估的认同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作为政治和技术的统一体的政府绩效评估,寻找改善其实践效果的途径。论文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历史性个案研究,收集数据的主要方式是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论文概括了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路径约束,提供了一个模式分类框架,界定了“万人评议政府”中的政治和技术的内涵。论文的主要发现是:决策者通过选择评议主体,分配评议权力,设计计分方法和选择结果处理方法主导了评议的过程和结果;评议对象通过质疑评议结果的效度对评议施加了影响;在控制评议对象和评议主体的自身利益的条件下,“万人评议政府”的技术质量与评议对象和评议主体对评议活动的认同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论文的研究结论是:首先,政治主导技术,技术约束政治,两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其次,政治和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非均衡的,两者在初始阶段是均衡的,政治主导在中间阶段的优势明显,技术约束在结束阶段的优势明显。改进“万人评议政府”的实践效果的关键是提高评议对象和评议主体的认同度,与此相对应的方式是合理选择评估主体,合理分配评议权力,对评议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类,提高绩效信息的使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