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在新浪微博中的自我呈现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707569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关于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论文,着重探讨女大学生在微博中自我呈现的形象。本文主要运用自我呈现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等,采用人文主义取向的质化分析方法,辅以量化分析,将研究对象限制在成都女大学生群体,以此为例研究其在微博中自我呈现的形象。  传统媒体中女大学生形象总是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刻板印象,媒体为了迎合消费社会的欲望和利益追求,在报道中将女大学生肤浅化、异样化。微博的出现,为女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呈现的平台,能够以传者身份在网络平台中建构自己的生活,被赋予了一种身体力行去表现女性主题的权力和能力。本研究思考的问题是,微博中自我书写的女大学生展现出什么的形象?什么原因影响女大学生形象的展现?  因此,本文就成都女大学生在新浪微博中的自我呈现情况进行研究,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法、深度访谈法。首先,从女大学生自我呈现的表面特征入手,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女大学生的微博昵称、头像、一周的文字文本和图片文本进行分析,同时对比研究了男性大学生的相关内容;其次,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十名女大学生2013年的微博内容抽样分析,提炼出她们共性的特征: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展现美丽、感恩贤惠、情绪化、追求爱情维系友情、显现男性意识。综合以上两部分结论,研究者认为:微博客观上增加了女性接近媒体,表达声音的机会,但并未天然的增加女性性别意识的提高,大部分女大学生没有逃离陈规定型。  本文认为,微博媒介为女性提供了自由发声的平台,但是父权文化强化社会性别规约,是女大学生无法逃离传统女性形象的历史原因;女性主义意识尚未深入中国女性内心,是我国女大学生尚未真正觉醒的思想原因;社会习俗根深蒂固,媒体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复制并强化的无差别性别意识,学校对于性别教育的忽视,是造成女大学生没有逃离性别刻板印象的社会原因;女大学生社会性别意识薄弱是主观原因。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关注在新媒体背景之下,美国华文媒体报刊业的传播力提升问题。刚刚过去的2013年,被称为纸媒的寒冬。这对于原本就处于发展瓶颈的美国华文媒体来说,更是一场关乎生死
期刊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食品的进出口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今网络媒体已成为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和热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中产阶层——一个新兴的阶层开始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扮演着主要力量的角色。然而,由于其出现的时间与时代背景,中产阶
作为我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张鲜活的民族品牌。毫无疑问,媒体对壮族形象准确、恰当和良好的报道和呈现能够进一步释
《书屋》创办于1995年8月,是一份面向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文化类期刊。1995-2001年,在周实、王平两位主要编辑的努力下,  《书屋》以图书评论及思想随笔为依托,汇集了国内老、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