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已有回顾性分析表明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是治疗可切除食管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在国内的兴起,其也被应用作为食管癌切除的微创手段,具有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对胸外科主刀医生的水平提出更高的挑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我中心已经开展的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行性和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一科单一手术团队从2016年8月~2017年1月施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16例以及同期行普通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共42例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解剖淋巴结个数、纵隔淋巴结个数、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分析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以及不同时期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效果,评估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并探索其学习曲线例数。结果:共有5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机器人组16例,常规腔镜组42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清扫淋巴结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6.9±66.2)min vs(372.3±86.8)min,P=0.524;(138.1±77.8)ml vs(121.0±81.5)ml,P=0.440;(38.1±15.5)枚vs(40.5±14.3)枚,P=0.771],两组患者均R0切除,无中转开胸,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淋巴结清扫方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类型及分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机器人手术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4.1±9.8)岁,平均手术时间为(356.9±66.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38.1±77.8)ml。按手术日期先后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分别为5例、5例以及6例。三组患者年龄、BMI、肿瘤定位、术中出血量、解剖淋巴结数、纵隔淋巴结数、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数、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3)。三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进一步两两比较得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B=0.029,PA-C=0.007),B组时间长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0.558)。学习曲线分析显示,在经过7例手术后,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较前缩短达到同传统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相当的平稳状态。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系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短期术后效果同传统胸腹腔镜辅助食管癌根治术相当。具有丰富胸腔镜经验的外科医师从常规微创到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过渡迅速。经过7例手术后,手术时间可达到相对稳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