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目前DLBCL的治疗方案通常是以R-CHOP为代表的一类化疗方案,虽然R-CHOP方案可治愈约60%-70%的患者,但仍有30%–40%的患者对R-CHOP的治疗效果不佳。其中双打击淋巴瘤(Double-hit lymphoma,DHL)是DLBCL中更具侵袭性的淋巴瘤,其携带有MYC和BCL-2重排同时有c-myc和bcl-2的基因扩增,以肿瘤高增殖为特征,对R-CHOP及增强化疗力度的治疗均反映欠佳,因此需要探索新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已经发现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有助于淋巴瘤的生长和化学耐药性表型的产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在难治复发DLBCL治疗中显示出良好效果;BCL-2抑制剂在DHL淋巴瘤中有较好的抑瘤效果;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和BCL-2抗凋亡蛋白在作用机理上可能共同促进DHL的侵袭性。联合HADC抑制剂与BCL-2抑制剂的效果及机制不详,可能协同促进DHL的凋亡。目的探讨BCL-2抑制剂(ABT-199)和表观遗传学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的联合使用对DLBCL的生长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DLBCL患者样本数据中抗凋亡基因BCL-2与表观遗传学修饰酶HDAC基因的相关性;2.体外培养人源DLBCL细胞株SUDHL-4细胞(MYC-/BCL-2+)和DB细胞(MYC+/BCL-2+),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西达本胺、ABT-199和联合用药处理24、48和72小时,并设置不加药对照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Flowcytometry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RNA-seq技术检测MYC、BCL-2家族和HDAC家族等基因的转录组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c-myc、bcl-2、p53和ac-histone-H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3.建立人源DLBCL异种移植裸鼠模型,采用灌胃方式进行药物治疗,每天一次,共3周,观察并记录不给药组、西达本胺组(15mg/kg)、ABT-199组(50mg/kg)和联合用药组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染色,分别观察各组BCL-2、HDAC、ac-Histone-H3和CD20的表达水平;结果1.通过比较47例DLBCL患者组织样本数据和337例正常B淋巴细胞样本数据,HDAC1、HDAC4、HDAC5、HDAC7、HDAC9、HDAC10和BCL-2在DLBCL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差异,且HDAC1、HDAC7、HDAC9、HDAC10分别与BCL-2呈正相关性。2.ABT-199和西达本胺单药分别对SUDHL-4细胞和DB细胞的活力有影响,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处理24小时后,对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更强于单药组(P<0.05)。3.与不加药组相比,ABT-199和西达本胺单药组均能诱导两细胞株的凋亡,而联合组能协同增加细胞的凋亡(p<0.05)。4.联合用药能诱导两细胞株的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5.西达本胺能下调MYC的m RNA水平,与ABT-199共同调控多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6.联合用药组能减少两细胞株c-myc、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了ac-histone-H3和bim的表达。7.联合用药组小鼠瘤体的体积与重量均低于不给药组和单药组(P<0.05),对小鼠瘤体的生长抑制效果更明显;联合用药能够进一步降低皮下瘤组织bcl-2的表达,增加了ac-histone-H3和CD20的表达。结论1.西达本胺和ABT-199对DLBCL的生长有抑制作用;2.西达本胺协同增加ABT-199对MYC+/BCL-2+DHL细胞的凋亡,通过调控表观遗传的改变、沉默原癌基因MYC的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增加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