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鼐(1558-1626),字孝与,号周庭。山东蒙阴人。中万历辛丑科(1601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历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左侍郎。公鼐以文学见长,为晚明诗坛著名诗人,被推为“山左三大家”之首,著有《问次斋稿》。明清易代之际,先遭战火焚毁,后遭清代禁书,目前国内仅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明刻四十三卷本《问次斋稿》一套。本文前言在全面阐述公鼐生平、文学理论思想、诗歌艺术风格的基础上,集中对诗人最后十年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晚明“山左”诗坛诗歌创作的风格流变、晚明至清初诗坛诗歌走向的脉络进行粗略勾勒,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论文后半部分则对《问次斋西游稿续稿》进行了精确翔实的注释,以供文史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使用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