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科书作为教育的重要工具,是经过了严格的审查后投入使用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确定为课堂教学使用的课文,一般都会经过编者或多或少的修改。于是,原文需要进行删改的理由以及删改后的效果就值得探讨。由于教科书几乎对每篇文章都有修改,无法全面展开讨论,就只能从中做某种选择。本文挑选了作家老舍被选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五篇课文,即《猫》《母鸡》《草原》《北京的春节》《济南的冬天》,对作者的原文与课文加以比对分析,涉及了标点符号的改动,字词的改写,语句的删改,段落的取舍等方面,以此深入探讨原文与删改后的课文之间的改动取舍,删改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出有关删改课文的反思及教学建议。全文具体如下:首先是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依据,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创新点,再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之后的具体研究思路奠定基础。第一章,对统编教材的课文删改情况作出统计分析和原因梳理。统计分析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结果,包括删改课文的学段分布和年级占比率;原因梳理主要是通过文献的梳理和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汇总,进而归纳教材改编的三个原因。第二章,通过找出课文与原文的对比例证,总结课文删改的积极意义。包括标点符号的规范;字词的纠正;语句的校正;段落的改进。第三章,通过找出课文与原文的对比例证,讨论课文删改中出现的可能不足。这主要指:一方面是标点符号或者字词的变更影响了作者的语气;一方面是语句的变更削弱了作者所表达的文意;此外,也指出了一些不必要的删改。第四章,基于前文的讨论,总结、整理老舍课文删改体现的总体优点和不足,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删改课文的反思及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