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S10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gua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HBV,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及其并发症。HβV感染的慢性化(持续性感染)有可能引起肝细胞持续性损害和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决定着病毒感染的清除或持续性感染的建立。与此相一致的是,已有研究表明宿主因素在HBV持续性感染中发挥作用。本室前期针对HBV持续性感染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发现人类染色体8p21.3区域是HBV持续性感染的易感基因组区域,INTS10基因是HBV持续性感染的候选易感基因。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人肝细胞系中通过过表达和敲低实验对INTS10抗HBV感染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首先在整合了INTS10或其对照质粒的永生化人肝细胞系L-02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转染pAAV-HBV1.2复制型质粒,72小时后收集细胞及上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空质粒相比,过表达INTS10可显著下调HBV复制中间体DNA的水平和HBV RNA的表达水平,以及降低HBsAg、HBeAg抗原的分泌水平。除了L-02和HepG2细胞系之外,我们还在因稳定整合HBV基因组而组成性产生HBV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中同时整合了INTS10或其对照质粒,相等细胞数铺板,72小时后收集细胞及上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空质粒相比,在HepG2.2.15细胞中过表达INTS10同样可显著下调HBV复制中间体DNA的水平和HBV RNA的表达水平,但是HBsAg、HBeAg抗原的分泌水平则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随后我们在L-02、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干扰内源性INTS10的表达,检测内源性INTS10的表达变化对HBV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02、HepG2细胞中,下调内源性INTS10的表达可显著增强HBV DNA的复制、HBV RNA的转录及HBsAg、HBeAg抗原的分泌水平。在HepG2.2.15细胞中下调内源性INTS 10的表达同样增强了HBV DNA的复制、HBV RNA的表达,但是对HBsAg、HBeAg抗原的分泌却无影响。总之,上述研究结果证明INTS10在抗HBV复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索INTS10抗HBV复制的分子机制。INTS10是整合因子复合体(Integrator complex)家族中的一员。整合因子复合体参与小核RNA的加工,对mRNA前体的剪接至关重要,能够影响mRNA的持续合成能力和表达水平。但是,整合因子复合体如何在HBV感染过程中发挥作用尚未见报道。为了寻找INTS10发挥抗HBV作用的潜在机制,我们首先采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31例HBV相关肝组织样本的mRNA表达谱,然后按照INTS10的表达水平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寻找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最后使用DAVID工具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剪接体信号通路(spliceosome signaling pathway)和维甲酸诱导基因Ⅰ样受体信号通路(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like receptor,RLR)与INTS10的表达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1.5×10-5和1.8×10-3)。剪接体与HBV感染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但是已有研究显示RLR信号通路的成员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 RIG-I)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 (melanoma differentiation-associated gene 5, MDA-5)可以感知HBV和激活机体固有免疫反应来抑制HBV的复制。为此我们将机制研究聚焦到RLR通路,推测INTS10是通过RLR信号通路来抑制HBV的复制。为了证实我们的推测,首先在L-02、HepG2细胞中共转染PLV-INTS10-EGFP质粒和pAAV-1.2HBV质粒或敲低细胞内源性INTS1O同时转染pAAV-1.2HBV质粒,72小时后收集细胞,进行蛋白提取,来验证INTS10对RLR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而在HepG2.2.15细胞中则只需过表达PLV-INTS10-EGFP质粒或敲低细胞内源性INTS10,72小时后收集细胞提取蛋白,同样进行RL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检测。Western blot的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INTS10, IRF3总蛋白下调,而p-IRF3(ser396/ser386)则上调,而p65/p-p65 (ser536)、IκBa/p-IκBα(ser32/36)的表达则未发生变化。相反,干扰细胞内源性INTS10表达后,P-IRF3(ser396/ser386)则下调,p65/p-p65 (ser536)、IκBa/p-IκBa(ser32/36)的表达也未发生变化。我们还在L-02、HepG2和HepG2.2.15细胞中过表达INTS10或沉默INTS10,观察ISRE的转录活性是否发生改变。报告基因结果显示过表达INTS10可激活ISRE,敲低INTS10可抑制ISRE的转录活性。这样的结果在L-02、HepG2和HepG2.2.15三个细胞系中都得到了一致的验证。下游效应分子检测结果显示,肝细胞过表达INTS10后IFN-λ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沉默肝细胞内源性INTS10后IFN-λ的mRNA表达下调。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及报告基因实验,可初步确定INTS10在抑制HBV复制的过程中可激活IRF3。为了确定INTS10是依赖于IRF3发挥抗HBV作用的,我们在HepG2.2.15细胞系首先敲低IRF3,36小时后再过表达INTS10,72小时后检测细胞中HBV DNA、HBV RNA及HBsAg、HBeAg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敲低IRF3后再过表达INTS10, INTS10的抗HBV作用减弱或消失,下游抗病毒效应分子IFN-λ的表达也不再上调,说明INTS10抵抗HBV复制是部分通过上调p-IRF3(ser396),激活IFN-λ的表达来起作用的。为了进一步在体内验证INTS10抑制HBV复制的功能,我们在100例HBV感染者的血浆样本中检测了INTS10的表达情况,发现持续感染者血浆中INTS10的表达比自限恢复者低,且血浆中INTS10的表达与HBsAg的表达呈负相关。此外,在14例HBV自限恢复者和40例HBV持续感染者肝组织样本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NTS10与P-IRF3的表达呈正相关,而与p-p65的表达则无相关性。这些来自临床样本的实验结果支持了细胞学水平的结果,即INTS10可能通过激活IRF3来发挥抗HBV效应。总之,本研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INTS10在肝细胞中发挥抗HBV的功.能,并且其抗HBV复制的功能是部分通过激活IRF3及IFN-λ来实现的。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机体抗HBV复制的一个可能的新机制,为HBV相关肝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线索。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地发挥新型教研组长角色定位与引领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更是成为全新的课题。  关键词:教研组长;角色定位;引领;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95  在本文中笔者就新型教研组建设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角色的定位与引领作用,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实践与体会,与大家共同切磋,祈盼同仁不吝赐教、指正。 
心里美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肉质根白皮红肉),富含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1.11.1.7(X)]和花青素。本论文围绕外源萝卜过氧化物酶对心J里美萝卜幼苗期生长发育的调节及
干旱是影响农作物生长、限制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育抗旱品种是降低由于干旱导致减产的最重要也是最为根本的途径。无论是常规育种还是分子育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简单明确的抗旱指标(形态、生理和生化指标)。因此,筛选、鉴定作物的抗旱指标,以此来准确、快速地筛选出抗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用γ射线对水稻9311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种子播种后移栽于大田,得到的F1种子按株进行收获;2005年将
研究背景和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通常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由于其发病青睐青壮年人群,加之引起的致死致残率居高不下
农产品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大众的健康,因此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开发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研究生物组织内部光的输运规律,获得农产品的光学参数可以用来表征农产品的品质信
本研究以白沙1016、远杂9102、豫花7号和豫花15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花生生理生态指标规律及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旨在探明花生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生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