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古装历史题材电视剧呈现如火如荼的发展之势,尤其是以女性题材为主的后宫情感作品迅速吸引了大批受众的注意力,2011年冬,改编自流潋紫所著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甄嬛传》在北京电视台首播,它以甄嬛在后宫的地位沉浮为主线索,全方面展示了雍正在位时期后宫嫔妃百态,该片视角独特,上映后很快引发新一轮荧幕收视热潮,并带动了小说的二轮销售高峰。2012年,各大卫视再次轮番播放,一时造成甄嬛独霸电视的景象。从热播到热捧,从观看到认同,《甄嬛传》的流行不仅体现了小说原著内容的吸引力,也体现出电视制作与传播的成功。《甄嬛传》以全新的视角建构了一整套完整的清代后宫女性符号系统。从衣食住行到礼节规范、从对传统女性价值观的维护到对“愿得一心人”的美好追求,它宏大而完整,循序铺陈展开,还原了清代的后宫全貌。也正是基于文化研究与传播的领域,笔者认为《甄嬛传》已经从单纯的电视连续剧演变成一种流行文化形象,值得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本文第一部分具体分析了电视剧《甄嬛传》中构建的女性符号系统,指出《甄嬛传》在进行符号编码时运用的三级社会代码,并通过具体分析造型代码和摄影代码说明了电视剧符号场的所指内容。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延续编制完成的符号场,指出了观众对剧中符号的观看与认同,在对符号所指不同程度的接收中获得审美性快感,从而完成了主导文化秩序下带有个体能动性的符号场解码行为,实现了电视剧从制作到观看的传播过程。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本文探讨了作为现代主要传播方式之一的电视传播媒介对符号建构与解读的影响,电视剧的“生产者式文本”能够使读者的解读更为多样化,而非对符号所指物的全盘接收。最后,本文第四部分落脚到《甄嬛传》构造女性符号系统的现实意义上,指出清宫女性的“被看”性与“观看”悲剧。笔者认为电视剧通过编码形式将典型人物符码化,隐含着意识形态的所指内容可以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进行传播,剧中体现的父权时代的女性形象同现实产生了鲜明的差别,这种差别对现代多样的女性气质和女性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地位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谱出一曲清代批判性悲歌,让观众在观看中审视现代主流文化对自我实现有何效果。因此在本篇论文中,笔者通过理论分析、人物解读和数据统计等方式,解构《甄嬛传》中符号系统,分析《甄嬛传》的制作之道,试图将后宫符号化的女性原型层层剖析,从而为自由平等的社会性别定位提供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