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文化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具体体现在国家政策中。长期以来,文化力量未被看作是测定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相比军事力和经济力未能得到重视。但自从约瑟夫·奈(Joseph S. Nye)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文化因素也被视为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化-语言”这一写法表明了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当一国的民族语言被作为外语普遍学习的时候,就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该国国际地位的真正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深化,所以本国语言的国际化是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象征。不少国家已经把通过推广语言传播文化列入了国家战略,使之成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就中国而言,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因国家本身的规模和政治体制的特殊性而引发了“中国威胁论”。为了淡化这种偏见,提升软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尽管增加软实力的一个有效方式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扩大软实力,由一国政府积极出面作出行动的话,却往往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觉和疑虑。因此,通过创建孔子学院等方式不仅对于文化传播而且对于普及人类普遍价值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政府通过在全球设立的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的同时,积极推进学术培训和文化交流。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在全球已建立了353所孔子学院和473个孔子课堂,共计826所,分布在104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被评价为代表中国软实力和“走出去”政策的最亮品牌。近来,孔子学院确实在韩国和日本等积极推广本国语言的一些国家中成为了一个借鉴和学习的好榜样。同时,一些疑问仍有待回答:在外国推广汉语教育和建立孔子学院是否真正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如果孔子学院确实有助于增加中国的软实力,其功效在多大程度上有所体现?现有研究对于中国的软实力与孔子学院的发展之间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程度仍相对匮乏。尽管中国在多边外交和全球金融治理方面可预见的显著作用有助于中国增强软实力,但作为软实力来源的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及其代表孔子学院的影响还难以评估。并且,因为短期内实现的急速发展和分布地区的扩大,孔子学院面临着其内部发展跟不上表面扩张的许多问题和批评。为孔子学院的长期持续发展计,必须尽早讨论出改善和解决对策。为此,从一名留学生的视角和经历出发,作者力图客观地分析中国软实力的总体现状,加深对孔子学院的发展趋势及其意义的理解,进而分析孔子学院对中国软实力的提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