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第一人称单数“我”在叙述体篇章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它的回指表现是怎样的,其隐现机制又是什么;汉语学习者怎样才能写出地道的汉语文章,正确理解汉语的篇章。这些对第二语言教学、测试以及教材的编写都有着现实意义。在引言部分主要涉及研究的目的、前人研究成果、相关术语的界定、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理论与方法等问题,主体部分为四章,前两章对“我”在篇章中的线性结构和层级结构进行描写、分析,然后重点对其零形回指的制约因素进行考察。第一章考察了现代汉语中第一人称“我”的指同表达形式、回指时各自的句法特征和语用环境。最后,用回数法考察“我”和零形式延续话题的能力。第二章首先分析“我”、他称名词和零形式在话语结构中的层级;接着在抽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描绘了“我”和零形式在一个代词单位中的分布数量图;然后分析了语义逻辑的层级;最后进一步考察代词单位在篇章中的循环,构成段落和篇章的过程。第三章主要从“我”的语义特征、与“我”相关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等角度,考察了“我”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选择零形式的制约因素。第四章主要就“我”在主语位置大量使用零形式的篇章制约因素进行了考察,包括话题链中的管界词语、主语位置出现的人物数量、“我”在篇章中的语义逻辑层级、指称距离、信息焦点等因素的制约。第五章包括“我”选择零形式的认知心理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以及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主要倾向性的结论为:1)在篇章中,延续话题自由度最高的是“我”和零形式,零形式延续话题能力强于“我”。2)在一个代词单位中,零形式以5为临界点,1-5个占绝对优势,5个以上的零形式基本很少,而且代词单位中平均的零形式为1个;代词单位在段落中的分布数量(N)主要趋势为在O≤N≤5区间内变化。3)动词、名词的句法.语义对“我”的制约,在共性规律中也蕴含了一些特性。“我”充当宾语通常不可选择零形式;充当定语与名词的价量、名词的定指义/类指义、“我”与所修饰名词(特别是亲属名词)之间的亲疏程度、“我"在语境中的非强制性等因素有关;篇章语境是“我”选择零形回指的主要因素。4)充当主语成分的“我”容易选择零形式;管界词语(特别是有语音停顿的)后,往往选择“我”而不用零形回指。5)主语保持同一为“我",其他人物没有占据主语的位置的话题链,都可以使用零形式,同时其分布又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我”的零形式在[O,小句的总数]这个区间内变化;主语变更是使用“我”的重要因素;联合句和主从句选择零形式也要看主语是否同一。6)指称距离最小原则是选择零形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信息焦点凸显则是使用显性回指形式“我”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