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国内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表明,使用抗菌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仍然表现为疗效差,死亡率高等特点。研究显示:重症肺炎产生的全身炎症反应(Systemic infammacte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而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机体防御机制的过度激活引起自身破坏的结果,并非细菌、毒素等直接损伤的结果。机体在致炎因素作用下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具有促炎、激发细胞防御反应,消灭入侵微生物,促进组织修复;同时机体释放抗炎介质,对抗已生成的炎症介质、下调炎症介质的生成,使炎症局限化,控制全身炎症反应在恰当的范围内。若促炎与抗炎平衡,则内环境稳定;若任何一方取得优势,将出现SIRS或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并进一步引起机体自身的破坏。单纯的抗生素治疗,虽有抗炎作用但不能预防炎症失控,国内、外学者正在积极探索从抗炎性治疗的新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途径,以提高重症肺炎的治愈率。抗炎因子干预、免疫调节治疗成为目前重症肺炎治疗的新热点。第一部分:构建SD大鼠重症肺炎实验模型目的本研究通过复制大鼠重症肺炎模型,探讨细菌性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病理生理特点,为重症肺炎治疗新途径的实验性治疗和药效学治疗提供平台。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GE1组。模型组及PGE1组经气管注入肺炎克雷伯菌,第6d成功建立重症肺炎模型。自第6d开始PGE1组尾静脉注射Lipo-PGE1(1μg/kg)。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接种后第7、9、11d分批处死动物。动态观察动物外周血和BALF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计数、血气分析、肺组织湿干比重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模型组、PGE1组临床症状明显重于对照组。2、相同时间点模型组、PGE1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PGE1组组内7、9、11d外周血与BALF中WBC和PMN逐渐降低(P<0.05)。PGE1组外周血与BALF中WBC和PMN在7、9及11d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相同时间点7、9d,模型组、PGE1组PaO2、PaCO2、SaO2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第11d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PGE1组组内7、9、11d PaO2、SaO2逐渐上升,PaCO2逐渐下降(P<0.05)。PGE1治疗后,在7、9、11d能明显提高PaO2、SaO2水平,而使PaCO2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GE1组肺W/D值在7、9、11d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GE1组肺W/D值在7、9、11d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肺部炎症明显加重,病理改变较对照组改变显著。PGE1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第二部分:脂质体前列腺素E1对重症肺炎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脂质体前列腺素E1对重症肺炎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干预作用,探讨其重要意义。方法取PGE1组、对照组及模型组第7、9、11d大鼠外周血及BALF,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FCM)检测其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第7,9,11d,PGE1组外周血Treg/CD4+ T细胞比值[(27.32±1.26)%、(24.53±1.32)%、(19.24±2.63)%]与模型组[(23.19±2.18)%、(19.80±1.39)%、(15.11±1.73)%]、对照组[(5.35±0.77)%、(5.21±0.61)%、(5.46±0.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GE1组BALF中Treg/CD4+ T细胞比值[(61.88±2.83)%、(55.75±4.19)%、(45.61±2.92)%]与模型组[(53.77±4.32)%、(45.69±3.52)%、(39.54±3.99)%]对照组[(20.13±2.47)%、(20.47±2.49%、(22.11±4.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1、气管内滴注肺炎克雷伯菌菌液可成功复制大鼠重症肺炎模型。2、模型组外周血和BALF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加,脂质体前列腺素E1能上调重症肺炎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抑制重症肺炎过度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