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日益对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吸湿排汗类功能服装已经成为一大主要发展趋势。论文自行开发了吸湿排汗织物,首先,通过对开发出来的产品在扫描电镜下观测,研究并分析了织物的组织结构以及织物中纤维的纵、横截面形态结构,然后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织物的吸收光谱,从而确定了生产织物的原料为聚酯纤维。其次,测试了产品的吸湿、透湿、快干等性能;最后,根据扫描电镜下观测到的两类不同纤维形态结构,分别建立了两种纱线湿传递数学模型,研究结果有助于改进设计的织物的吸湿、透湿等性能。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介绍了开发吸湿排汗织物的织造、后整理工艺等过程。采用扫描电镜(SEM)观测并分析了织物组织结构以及织物中纤维横截面、纵截面形态结构,利用Fourier红外光谱仪测试了织物的吸收光谱,并将测得的吸收光谱与普通聚酯纤维的吸收光谱做出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于生产吸湿排汗织物的经纱为横截面为圆形、纵截面为有蜂窝状结构的微孔分布的聚酯纤维;一种纬纱为横截面为中空、纵截面有沟槽的多边形异形聚酯纤维,另一种纬纱则为横截面为蜂窝状微多孔、纵截面为圆形的聚酯纤维。2测试了产品的吸水、透湿、快干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后整理过程中不添加亲水助剂,织物也具有优良芯吸效应,亲水助剂处理对织物芯吸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硅柔软剂处理后的织物,其液态水表面扩散性能会降低;吸湿性能好的织物,其快干性能也是比较好的,硅柔软剂处理后的织物的快干性能会显著下降,助剂处理前后织物的透湿性能并没有显著的变化。3基于在扫描电镜下观测到的两种不同纤维形态结构,分别建立了平行圆柱孔和圆球堆积孔两种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芯吸速度的主要因素,并用实验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了两种纱线湿传递模型:平行圆柱孔模型和圆球堆积模型。在平行圆柱孔模型中:对于同一种液体,同一种纤维(θ,σ都一定),纤维集合体的芯吸速率与平行圆柱孔的长度L成反比,与平行圆柱孔(毛细孔)等效半径R成正比;圆球堆积模型中:当θ,σ,k和η为常数时(同种液体,同种纤维),芯吸速率取决于纤维集合体的长度L0和纤维的半径r;实验证明,平行圆柱孔模型的纤维芯吸速度要比圆球堆积模型纤维的芯吸速度要大,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最好采用平行圆柱孔模型的纤维,即采用表面有沟槽的异形纤维来生产吸湿排汗类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