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两相流中颗粒动力学演变及对流传热和阻力特牲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ting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颗粒两相流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在工程热物理、材料、能源、食品、医疗与药品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烟、尘、雾、霾等细微颗粒物悬浮在气体中的分散体系被称为气溶胶,这就是最典型的气固、气液纳米颗粒两相系统。近几年我国各地频发灰霾现象,空气中粒径在100纳米以下的颗粒极易被人体呼吸系统吸入并沉积在肺泡上,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工程领域,将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纳米颗粒分散到传统换热介质中,制备出均一稳定的液-固纳米颗粒两相悬浮液,并应用于热交换的流动中,可以提高换热过程的效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常见的纳米颗粒两相流动系统通常包含着数目极大且跨尺度的颗粒,所以在研究其动力学演变时需着眼于颗粒群的统计规律,求解基于纳米颗粒尺度分布函数构建的颗粒通用动力学方程。该方程通过综合考虑颗粒相发生的成核、凝并、破碎、相变、化学反应等多种动力学事件,并结合流场中对流、扩散和外力场等对颗粒输运的外部影响来描述颗粒的动力学演变过程。尽管该方程有着多尺度、非线性、复杂性等特点,但矩方法等数学物理方法已被被提出用于对其进行快速和精确地数值求解,从而实现对气溶胶或纳米流体等两相流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和预测。本文围绕纳米颗粒两相流场,全面考虑纳米颗粒两相流动中的质量传递、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过程,从零维系统到三维流场中颗粒的时空演化、从内部流场到外部流场、从层流流动到湍流流动、从球状纳米颗粒到非球状纳米颗粒、从单向耦合到双向耦合,以数值模拟为主,辅之以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了颗粒动力学演变及流场的对流传热和阻力特性,揭示了相关流动现象的机理,总结了一些规律,对未来的研究及应用给出了展望。首先,本文推导了含(n/3)阶矩量的纳米颗粒布朗凝并的直接展开矩模型,发现该模型有着较高的精度和计算速度,并且能直接地反映颗粒相关物理量在流场中发生凝并事件时的演变。接着,结合大涡模拟方法,首次将直接泰勒展开矩方法应用于平面射流场内纳米颗粒两相流的计算,验证了方法有效性的同时,分析和比较了各阶矩量及颗粒物理参数在流场中的演变规律。通过将气溶胶在高压腔体中通过喷嘴释放,在实验中将纳米颗粒积聚体弥散到了接近初级粒径的分布。同时,利用矩方法,又对高压释放射流流动中纳米颗粒的弥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将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了纳米颗粒在高压喷射弥散过程中的机理,并且结合相关理论和数据,探讨了弥散效果与压差等的关系。此外,本文构建了非球状纳米颗粒两相流的耦合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槽道中含圆柱状纳米颗粒的两相流场的对流传热和阻力特性,给出了圆柱状纳米颗粒两相层流流动的努赛尔数计算公式。最后,针对更为复杂的湍流流态,模拟了圆管中圆柱状颗粒纳米流体的湍流流动,探讨了颗粒的取向以及两相流的对流传热和阻力特性,对纳米流体湍流强化传热中颗粒形状及体积分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通过增加纳米流体的颗粒浓度,相比较增加非球状颗粒的长径比而言,在略微增加阻力的同时更能明显地提升对流换热强度,这可能是在工业应用中提高纳米流体换热性能更为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对于提高含非球状颗粒的纳米流体的换热性能以及利用圆柱状纳米颗粒制备纳米器件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87~2007年我院收治的5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陛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行阴道斜隔切开术,其余2例行患侧子宫
目的总结探讨驻城市队属医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一线诊疗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人口学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人员类
我军卫生资源储备配置中存在着极化的趋势,重平时轻战时、重后方轻前方、重治疗轻预防;平战时的转化能力较弱,在面临执行国家、军队重大任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员配比失衡
目的 研究尿激酶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2例2016年6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综合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
某中心医院针对体系部队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运用军事职业教育与虚拟联勤医院平台,通过现地与远程相结合的方式,以网络宣讲、电话指导、微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