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全球化时代,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pluralism and relativism)直接导致的后果可能是“价值虚无”。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暗藏的是现代学校道德教育深刻的合法性危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出现的品格教育运动的复兴,表明学校道德教育在经过了对,“灌输”和“美德袋”等权威主义教育模式批判之后,基于对多元价值的认同与相对价值的肯定,“无价值”的教育成了“无道德”的教育。价值澄清和认知推理不但没有真正解决学校道德教育“弱效”问题,甚至还出现了“负效”现象。回到以核心价值为内容的品格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学校克服多元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在道德教育方面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的一种积极尝试与努力。 论文对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实质,及其可能对中国学校道德教育未来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透过道德教育哲学、语义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考察,论文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德性品质(品格);受教育者的品格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子系统组成的“态度”动力系统;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围绕“立身”、“处世”、“行事”三个维度,体现“尊重—责任”关系(生命个体对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等)价值观,既是受教育者核心品格,也是学校道德教育应该追求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