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泽度为衡量珍珠价值上限的指标,提升养殖珍珠的光泽既是珍珠产业的关注点,也是珍珠科研的创新点。本研究以白蚌(内壳主体色为白色的三角帆蚌)为材料,分析不同月龄时外壳颜色与内壳光泽度的相关性,获得与内壳光泽度显著相关的颜色参数以及以此为间接选育性状改良内壳光泽的最佳月龄,在此基础上,以壳长和外壳青色为选择性状,设置不同选择策略建立供片蚌和育珠蚌群体,进行组合插核,研究三角帆蚌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有核珍珠光泽度的影响,分别分析育珠蚌和供片蚌数量性状与珍珠光泽度的相关性,同时对不同育珠组合育出珍珠的光泽度进行比较,以期为确定改良三角帆蚌所育珍珠光泽度的选育目标性状,开展产高光泽度珍珠三角帆蚌良种培育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1.不同月龄三角帆蚌外壳颜色与内壳光泽度相关性分析以白蚌(内壳主体色为白色的三角帆蚌)为实验材料,在4、5、6、7、14月龄期各随机挑选30个白蚌进行其外壳颜色参数和内壳光泽度的测量,分析二者相关性。随机挑选40个白蚌在其4、5、6、7、14月龄时测量外壳颜色参数,在14月龄时测量内壳光泽度,分析白蚌各月龄外壳颜色与14月龄内壳光泽度相关性。发现5月龄时白蚌外壳颜色参数L、a、b、d E与内壳光泽度皆极显著相关(P<0.01),且与各月龄相比相关程度皆达到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549、-0.66、-0.664、0.614,白蚌5月龄外壳颜色参数L、a、b、d E与14月龄时内壳光泽度皆极显著相关(P<0.01),相比其他月龄,与内壳光泽度极显著相关颜色参数最多。综合结果说明,在5月龄时以外壳颜色深青色为间接选择性状,可以实现对白色系三角帆蚌内壳光泽度优势的的改良。2.三角帆蚌高光泽度品系的选育以白蚌(内壳主体色为白色的三角帆蚌)为实验材料,以壳长和外壳青色为选择性状,设置不同选择策略,建立8组三角帆蚌群体。测量各群体生长、壳色和光泽度性状。发现14月龄时,各组群体在生长性状、内外壳色泽性状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8组群体中,Ⅳ组生长性状最佳,Ⅰ组内壳光泽度最佳,Ⅰ组内壳光泽度比Ⅶ、Ⅷ组内壳光泽度分别显著提高9.78%、15.18%。Ⅰ组内壳颜色最青且单调,L值最大、d E值最小,a、b值最小;Ⅰ组外壳颜色青色最深,颜色最丰富,L、a、b值最小,d E值最大。32月龄时,各组群体仅在其长度性状壳高参数和内壳颜色性状a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每组三角帆蚌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进行组合插核。经18个月培育,发现不同育珠组合中,供片蚌和育珠蚌同时来自Ⅰ组选择群体的YAA育珠组合所育珍珠光泽度值最大,比YGG、YHH产珍珠光泽度分别提高15.46%、21.51%。三角帆蚌Ⅰ组选择群体在早期外壳壳色青色内壳光泽度特性表现突出,插核产珠光泽度极佳,可以作为三角帆蚌高光泽度品系,选择策略Ⅰ可以作为定向选育高光泽品系的有效参考策略。3.供片蚌生长和色泽性状与所育有核珍珠光泽度相关性分析在实验2的整体实验设计上,同步分析了供片蚌生长和色泽性状与所育有核珍珠光泽度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组供片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供片蚌内壳颜色参数L、a、b、d E与珍珠光泽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0.618、-0.603、-0.648;供片蚌外壳颜色参数L、a、b、d E与珍珠光泽度均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0.570、-0.547、0.646;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7~0939,P<0.01),建立供片组内壳光泽度和珍珠光泽度回归方程为:y=16.81+0.93x(R~2=0.777),供片蚌生长性状与珍珠光泽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幼蚌期选育外壳颜色青色的三角帆蚌,达到了提升珍珠光泽度的目标,可作为选育产高光泽度珍珠三角帆蚌的间接性状,供片蚌内壳光泽度与珍珠光泽度显著相关,以内壳光泽度作为目标性状更优。4.育珠蚌生长和色泽性状与所育有核珍珠光泽度相关性分析在实验2的整体实验设计上,同步分析了育珠蚌生长和色泽性状与所育有核珍珠光泽度的关系,并分析了珍珠光泽度与珍珠自身其他性状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组育珠蚌培育珍珠的光泽度差异显著(P<0.05),但育珠蚌生长性状、内壳光泽度和内外壳颜色与珍珠光泽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在珍珠自身性状中发现颜色参数L、a、b、d E与珍珠光泽度相关性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40、-0.838、-0.779、-0.818,珍珠的大小、圆度、重量、珍珠层厚度与与珍珠光泽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32月龄阶段育珠蚌生长和色泽等数量性状不能作为选择珍珠光泽度性状的可靠指标,珍珠白色泛青的颜色性状可作为选育高光泽白色珍珠的目标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