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研究表明,靶向c-Met的抗体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在c-Met高表达的恶性肿瘤中表现出比目前已有小分子抑制剂或抗体更强的抗肿瘤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SHR-A1403是一款新型c-Met ADC药物,由不可剪切的ATPPA连接子将人源化Ig G2亚型的抗c-Met单克隆抗体与一种新型细胞毒微管抑制剂偶联而成。本论文对SHR-A1403的制备工艺、体内外药效学及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作为SHR-A1403的组成部分,我们合成了抗c-Met单抗SHR-A1403裸抗和偶联毒素SHR153024。SHR-A1403裸抗采用DNA重组技术在CHO细胞中表达,随后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法进行纯化,病毒失活和去除后即得终产品。SHR153024在逆合成分析后进一步对合成路线进行了优化以获得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采用液相制备对粗品进行精制,并通过质谱、红外、紫外、核磁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结构确证。SHR-A1403通过三步偶联法合成,与辅料混合至终浓度10±0.4 g/L。此部分药学研究结果表明SHRA1403及其各组分的制备工艺稳定且可控,获得的产品符合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用药的标准。在药效学研究中,发现SHR-A1403与人和猴来源的c-Met具有高亲和力,而与小鼠来源的c-Met几乎无亲和力。SHR-A1403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具有较强的抑制细胞增殖活性,且活性基本与细胞表面c-Met蛋白的表达量成正相关。在3种移植有人肿瘤细胞系(肝癌HCCLM3、胃癌MKN-45和肺癌NCI-H1993)及一种移植有来源于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的模型中,SHR-A1403均表现出极强的抗肿瘤效果。经验证,这些模型均高表达c-Met蛋白。随后,在体外实验系统中对SHR-A1403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HR-A1403裸抗与细胞表面的c-Met结合后促进复合物的内吞,随后转运至溶酶体经蛋白酶水解而释放出偶联的毒素,释放的毒素通过抑制细胞中微管蛋白聚集而阻滞细胞周期,最终发挥细胞杀伤作用。以上研究证实了SHR-A1403在体外、体内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且作用机制也得到了较为清晰的阐述,这些结果为SHRA1403在临床上作为治疗c-Met高表达的癌症提供了有效性依据。SHR-A1403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正常食蟹猴中开展。给药后,收集的血清均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ADC和总抗的浓度以及抗药抗体浓度,游离毒素采用LC-MS/MS法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在猴中ADC和总抗的血药浓度均随时间推移而缓慢降低,提示机体对两者的清除均较低,ADC的半衰期长达4~7.5天。血浆中几乎无法检测到游离毒素,提示了SHR-A1403因毒素在系统中暴露而引起毒性的可能性较低。食蟹猴中抗药抗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对ADC的药代参数无影响。在早期发现阶段,药物抗体比(DAR)值高(DAR=5~6)或DAR值低(DAR=1)的SHR-A1403在血清中的暴露量和抗药抗体的发生率不理想,因此最终选择DAR=2的SHR-A1403用于本研究中涉及的所有实验。综上所述,本研究对SHR-A1403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探索并最终确定了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在体外和体内药效学模型中充分证明了其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且在食蟹猴中揭示了其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这些工作为后续临床前和临床用药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