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凝血酶激活的纤溶酶原抑制物(TAFI)在盆腔粘连患者组织、腹腔液和血清的表达及含量,结合临床分析二者在不同粘连程度及二次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方法定性、定位检测20例正常腹膜组织(对照组A),45例盆腔粘连组织(粘连组B),15例二次手术患者(二次手术组C)中PAI-1和TAFI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并用ELISA法测定上述三组患者腹腔液、血清中PAI-1和TAFI的含量,分析探讨其与粘连、粘连程度之间的关系。并对二次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 结果:1、盆腔粘连患者组织中PAI-1、TAFI的表达均高于无粘连患者;2、盆腔粘连患者血浆、腹腔液中PAI-1含量均高于无粘连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72, P=0.017<0.05;t=2.637,P=0.027<0.05);3、盆腔粘连患者血浆、腹腔液中TAFI含量均高于无粘连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82,P<0.01;t=11.219,P<0.01);3、二次手术患者血浆中PAI-1、TAFI均高于对照组以及粘连组;4、粘连组中,血浆PAI-1和TAFI含量仅Ⅰ级与Ⅱ级之间无差异,其余各级之间比较,血浆PAI-1和TAFI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5、粘连程度与PAI-1、TAFI存在正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R=0.957。6、TAFI和PAI-1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0.860。6、TAFI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PAI-1的ROC曲线下面积。 结论: PAI-1、TAFI参与了患者术后粘连的形成,与粘连程度正相关,手术次数增加粘连形成的风险。检测血浆中TAFI、PAI-1有助于盆腔粘连的诊断,且TAFI的诊断价值优于PA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