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刘宝文教授血系虚劳中医辨证特点,挖掘其临证用药规律及常用药对组合,为中医中药治疗血系虚劳提供新的参考。材料与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刘宝文教授在2014年2月3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门诊的血系虚劳患者的详细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全面整理,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出标准进行筛选,采用回顾性调查,制定症状评估量表统计数据,共选取37例符合研究条件,共514诊次,中药处方514首,予中药汤剂口服并行辨证论治。用Microsoft Excel对患者性别、年龄、基本症状(四诊资料)、所用中药(药名、功效、归经)建立基本数据库,并运用Excel统计分析相应的频数、频次;运用Excel统计分析数据库的相应频数、频率,采用Clementine软件作为数据挖掘平台,运用其Apriori算法对基本症状、药物间关联进行挖掘分析;对所收集的相关症状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相应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归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37例血系虚劳患者,共514诊次,其中男性19人、女性18人,中位年龄为39岁。就诊次数在7-10次之间最多,处方药物中位数21味。2.症状共有34种之多,主要症状出现的次数由高到低为:乏力、出血、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唇甲色白、气短、盗汗、便干、口干咽燥、怕冷、发热、腰膝酸软等。其中乏力居首,并且出血、头晕、心悸、面色无华唇甲色白、气短频数亦相对较高。3.血系虚劳的证候由高到低为:气虚、血虚、肾阳虚、肾阴虚、肾阴阳两虚、血瘀。每个证候在各个年龄段间出现频率经卡方检验,阳虚、血瘀P<0.05,差异显著,其余证候P>0.05,差异不显著,其中气虚、血虚证候出现频率均高于其他组别,并且气虚、血虚证候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阳虚证候在≤60年龄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血瘀证候在>70年龄段出现频率相对较高。4.涉及单味中药165味,常用药24味,取频度大于50%的药物为常用药,常用量在10-20g的药物居多。5.按功效分类常用中药,其中补益(气、血、阴、阳)类药物使用最频,清热药次之。6.按经络归属分类可见归经涉及肾经的药物居多,此外涉及到脾经、肝经、心、胃经药物次之。7.中药二、三、四项关联均取最小支持度40%,最小置信度80%,关联规则结果按支持度由高向低排列,所挖药对部分与刘教授经验相符。结论:1.气虚、血虚、肾虚是血系虚劳的基本证候,治以补肾为主,辅以补脾益气生血,佐以化瘀。2.用药以补虚(气、血、阴、阳)类中药为主,符合血系虚劳相关辨证理论。3.对于血系虚劳的治疗,辨证配伍运用药对尤其重要,经典、经验药对的使用符合中医药的七情配伍理论,同时发挥着药物间协同或新生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