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这一结果在国内文学界内马上引发了各色评论;而随着莫言获得诺奖信息的广泛传播,莫言与诺奖不再仅仅是中国文学界的热门话题,而且大步跨越了文学的界限,国家领导人代表官方机构发来了贺信,媒体、大众的加入将莫言获得诺奖事件变成了这一年度中国人文化生活中的一大焦点,也由此跨越了文学的界限形成了一种“莫言现象”。本课题选择了获诺奖之后的莫言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想要针对诺奖与中国作家现象进行多元化的讨论与学术理论思考,从莫言获得诺奖着手正是一个好的时机。本文正是着眼于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学现象,而是当获奖的对象是中国籍作家莫言时,这一事件不断升温、发酵与膨胀,不断逼近且最终跨越了文学领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发生发展、原因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从文艺批评理论意义上来讲。莫言获得诺奖之后,最早形成文字性评论的多半是新闻报道和报纸周刊,渐渐也有不少文艺评论见诸于学术期刊。这些资料有的是从对莫言小说的评价分析莫言获得诺奖这一文学奖项的原因,有一部分人把得奖呼声最高的莫言与村上春树相比,以此推论诺奖颁奖的标准,也有一些人是从市场的角度去探讨博彩公司或者莫言获得诺奖这一热点的运作。然而极少数文章涉及到了对诺奖之后的莫言现象这一事件成为文化现象进行严肃的理论性的学术研究,偶有涉及,却又缺乏细致的梳理与探讨。本文试图梳理诺奖之后的莫言现象,去探究在后现代主义特性下的消费文化中,莫言获得诺奖对于中国文学与作家的影响,乃至于面对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对莫言的消费,审视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当代社会。从现实意义来讲,莫言获得诺奖从而形成的文化现象超越了文学的狭义界限,这背后展现的是国内不同阶层人们不同的情感诉求,这种诉求展现的是不仅文化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也是人们对国家、对民族与对自身的思考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