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间接回指近年来虽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却一直未得到一科学释义。经查有限文献,间接回指可用话题/焦点、新旧契约、四个适切、连贯、情景和关联六种模式进行探究,分别从句法、交际、语用、话语分析、心理学、认知角度对间接回指作出释义。释义有所侧重,但总体上它们或脱离语境或对语境重视不够,或多使用人工句子,或过分强调常规关系,不能解释复杂的间接回指。本研究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汉语间接回指的释义机制。研究认为间接回指的释义并非仅为回指项与先行项在语言层面上的信息连接,更是揭示交际话语怎样实现心理实体连通的过程。语料取自22篇中文短篇小说和10篇中文叙事性散文,从中找出共315个间接回指的实例,运用关联模式的分析手段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所选语料中间接回指进行了五个层面的分析:“常规关系和非常规关系”、“回指项和先行项的语义关系”、“先行项的形式”、“回指项的形式”和“回指项与先行项的距离”。分析中得出英汉间接回指的一些共同点:无论汉语或英语,常规关系的间接回指占绝大多数;回指项和先行项的语义关系大部分呈整体-部分关系;先行项的形式均可能够以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小句和复句呈现;回指项与先行项出现在同一个句子的倾向较大。同时发现三种有别于以往研究的特点:汉语中回指项NP2多以光杆名词的形式出现;NP1与NP2的距离出现在同一句子的情况较多;两组间接回指呈连锁和包含关系。选例分析的结果证明:当先行项和回指项距离间隔较远时,寻找先行项应遵循“就近原则”;仅有一个先行项的间接回指只需使用最少努力寻找最佳语境效果,即可释义成功;当先行项多于一个时,NP1和NP2的语义关系、语用效果和句法位置等因素均会牵扯其中,对此的处理方法是:应优先考虑NP1和NP2的语义关系,再考虑语用效果,最后考虑句法位置;非常规关系和常规关系的间接回指只是在相关程度和信息来源上存在差异,但它们有一极为重要的共同点:两者均需要先行触发词,而且常规关系和非常规关系界限模糊,差异不影响间接回指的释义,关联释义机制可适用于非常规和常规关系间接回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