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我国太行山南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地区贲门癌同样高发。多年筛查实践已经证实,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现阶段降低肿瘤患者死亡率,提高其生存率最为有效的途径,而对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筛查,则是当前食管癌与贲门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手段。在高发区进行的内镜筛查过程中,发现一个患者可同时存在食管鳞状上皮病变与贲门腺上皮病变,如同时发生食管、贲门癌。以往食管贲门多原发癌相关报道较少,由于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目前尚缺乏效果显著的预防手段,受当前诊治技术水平所限,一旦漏诊多原发癌,将会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因此,如何能早期发现食管贲门多原发癌并进行早诊早治,是当前多原发癌诊治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经由内镜检出同时性食管责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early 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rdia carcinomas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SMPECs),通过分析其检出情况、性别、年龄、家族史等一般流行病学特征,为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高危人群的界定提供参考,通过探讨其病灶的病理学分布特征、内镜形态特征及高发部位,帮助提高对多原发早期病变的认识,增加早诊率、减少漏诊率,有助于提高食管、贲门癌高发区内镜筛查成效。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发病率较高的乡、村作为筛查人群。筛查对象为40-69岁的当地居民,筛查前进行基本流行病学信息调查及一般体格检查,采用直接内镜结合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检查范围包括从咽部到十二指肠降部,对食管和/或贲门黏膜的阳性或可疑病灶进行活检,记录病灶位置、大小、点位及形状,活检标本处理后送病理检查。2005-2010年内镜检查23561例,全部人群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统计筛查结果。结果:1研究资料一般人群特征1.1食管贲门病变检出情况内镜筛查23561例中,食管癌前病变(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分别检出1760例、385例、149例,早期癌(黏膜内癌或黏膜下癌)42例,中晚期癌(浸润癌)70例,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共2336例,检出率9.91%;贲门癌前病变低级别上皮内肿瘤694例,高级别上皮内肿瘤144例,早期癌36例,中晚期癌检出97例,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共874例,检出率3.71%。1.2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内镜筛查23561例中,检出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3012例,其中单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2824例,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88例,单发早期病变包括单发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2139例、单发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685例;188例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占全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6.24%。167例食管、贲门癌中,检出食管贲门多原发癌4例,占2.40%。1.3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趋势将2005-2010年度检出资料以3年的检查时间分为两组,2005-2007年时间段,检出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62例,占同时期检出全部食管贲门早期病变的5.09%(62/1218),2008-2010年时间段,检出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126例,占同时期检出全部食管贲门早期病变的7.02%(126/1794),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10,P<0.05)。1.4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性别、年龄分布各组资料中男性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均具有显著差异,男女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00%(115/11471)和0.60%(73/12090);男女单发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11.45%(1313/11471)和6.83%(826/12090);男女单发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02%(461/11471)和1.85%(224/12090)。多原发早期病变组与单发早期病变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χ2=0.21,P>0.05)。将全部资料年龄构成以5年为一组划分,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与单发食管、单发贲门早期病变各年龄段(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12=148.90,P1=0.00;χ22=719.22,P2=0.00;χ32=532.59,P3=0.00)。随年龄增加,多原发组、单发食管组和单发贲门组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γ=1,P=0.00)。将检查资料以55岁为界分为2组,<55岁和≥55岁年龄组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0.40%(61/15393)和1.55%(127/81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8.75,P=0.00);<55岁和≥55岁年龄组单发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28%(813/15393)和16.23%(1326/81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30.21,P=0.00);<55岁和≥55岁年龄组单发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1.74%(268/15393)和5.11%(417/81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00.50,P=0.00)。1.5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肿瘤家族史情况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组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阳性者112例,阳性率为52.99%,分别高于单发食管早期病变组(31.41%)和单发贲门早期病变组(25.78%),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组、单发食管及单发贲门早期病变组的家族史阳性患病率分别是阴性的3.48倍、1.46倍和1.06倍,特异危险度分别为71.25%、31.48%和5.48%,其中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组和单发食管早期病变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95%CI=2.41-5.01,95%CI=1.29-1.65)。2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特征2.1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形态特征及发生频度食管贲门黏膜病灶形态多样,除部分病例表现为单一形态以外,多数为两种或多种形态共存,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灶内镜下形态发生频度分布与单发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相似。食管鳞状上皮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形态包括,①黏膜局限性粗糙浑浊伴充血的充血粗糙病灶占61.06%;②黏膜呈局限性潮红,边界清楚,黏膜血管纹理紊乱或消失的红区病灶占43.79%;③边界清楚,黏膜可出现性斑片样改变,微凹的糜烂病灶占25.92%;④类白色、边界清楚、微隆起于黏膜的局限性斑块状病灶占12.71%;⑤隆起的黏膜表面充血粗糙或糜烂的结节样改变病灶占5.79%。贲门腺上皮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形态包括,①黏膜局限性充血水肿病灶,占71.70%;②黏膜充血伴局限性或广泛的黏膜糜烂,表面或附有白苔的糜烂病灶占37.39%;③黏膜充血皱缩、不平、可伴僵硬感的凹陷病灶,占30.23%;④黏膜粗糙、呈颗粒状的斑块病灶,占21.59%;⑤黏膜突出于黏膜表面的结节样改变病灶,占6.93%。2.2食管责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灶部位分布情况188例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食管上、中、下段检出率分别为7.98%、64.89%、27.13%,2139例单发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病例中共2180处病灶,食管上、中、下段检出率分别为11.33%、65.78%、22.89%,多原发及单发食管早期病变均高发于中段,下段次之,上段最少,二者构成比无明显差异(χ2=3.28,P>0.05)。多原发组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位于12-3点位检出率85.64%;其他点位14.36%;685例单发责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共692处病灶,位于12-3点位占87.57%,其他部位12.43%,多原发、单发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均以12-3点位为高发点位,二者构成比无明显差异(χ=1.00,P>0.05)。3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分布特征188例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食管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早期癌分别为126例、52例、7例和3例,轻、中度异型增生检出率为94.68%;贲门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分别为137例、42例和9例,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检出率为72.87%,食管轻、中度异型增生所占比例与贲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所占比例相比,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2.89,P=0.00)。结论:1高发区无症状人群开展上消化道内镜筛查可有效检出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本组结果提示,多原发病变并不少见。2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男性、≥55岁、上消化道癌家族史阳性者的检出率高于女性、<55岁、家族史阴性者,可将前者作为重点人群,最大程度的纳入筛查中,以提高多原发病变的检出。3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改变轻微、隐匿,黏膜多以色泽和形态改变为主,常表现为两种或多种形态同时存在。黏膜粗糙充血和充血水肿分别是食管、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最常见的内镜形态,内镜检查中对可疑病灶应认真观察并准确活检。4同时性食管责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存在高发部位,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多发于中段,贲门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多发于贲门12-3点位,内镜检查中应予以足够重视,不可满足单一病灶的检出,需警惕多原发病变的存在。5同时性食管贲门多原发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食管轻、中度异型增生较贲门低级别上皮内肿瘤更为常见,提示贲门早期病变的识别及检出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