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花叶病毒(soybcan mosaic vims,SMV)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控制SMV流行最有效方法。以往关于大豆抗SMV遗传育种研究均着重在抗侵染方面,多数研究认为对不同株系的抗侵染分别由不同的单显性基因控制,并找到了部分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培育出一批抗病品种。但抗侵染具有明显的株系专化性,且抗性基因单一,抗侵染品种存在丧失抗性导致SMV流行的潜在风险。拓宽抗源,培育抗性稳定持久的品种成为大豆育种者追求的目标。 在研究中发现,大豆品种感染SMV后,在严重度等方面存在程度差异,初步认为大豆存在对SMV的抗扩展。抗扩展与抗侵染是否属于不同遗传体系、是否可用于培育抗性稳定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SMV危害的大豆品种有待研究。 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首先证实对SMV是否存在两类不同的抗性体系,进而研究对大豆花叶病毒抗侵染和抗扩展的表现形式、鉴定方法,测度指标和分级标准,筛选优异抗源;比较两类抗性在防止大豆花叶病毒流行,减少大豆产量损失方面的作用以及潜在育种价值,探讨抗扩展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能性;研究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两类抗性以及症状反应的遗传体系及其抗性品种选育策略。从而为抗SMV育种提供理论指导和物质基础,推动大豆抗SMV育种的发展。 67份大豆品种(品系)在接种四个SMV株系(Sa、SC8、N1、N3)条件下的症状类型、潜育期、发病率、病级和病害扩展速度等抗性组分的变异研究表明:大豆品种间不但存在是否出现系统症状的差别,在潜育期、发病率、病级和病害扩展速度4个组分上也存在明显程度差异,证实大豆中存在抗扩展。溧水中子黄豆、沛县天鹅蛋、诱变30等品种虽对4个株系均感染,但在4个组分上均表现出较强抗性,且不同株系间差异较小,它们属于对大豆花叶病毒的广谱抗扩展品种。研究发现以往报道的一些抗感染品种如溧水中子黄豆,AGS-19其实是低发病率和长潜育期的抗扩展品种。而邳县茶豆、淮阴秋黑豆等品种对SMV既具有对某些株系的抗侵染,也具有对其它株系的抗扩展。 在感染Sa株系后,发病率、病级、潜育期和病害扩展速度4个组分从不同方面反映品种的抗性特点,以大豆品种的4个组分为变量,对品种的抗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距离约在0.38时,参试品种可以分成免疫、高抗、中抗、中间、中感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