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对农村女性的日常生活安排和民间信仰实践活动参与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女性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实践活动开展的运转逻辑。进一步的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度解剖两者之间的形塑与被建构的关系,从而发现民间信仰在农村地区发展至今的根本原因。本文选取了山东沂蒙山区的桃花峪村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主要以当地存在近百年的女性信仰自治组织“社”作为案例研究的。 在社会转型和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带动下,桃花峪村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命运发生了变化,但是女性并没有被给以相应的社会支持保障,尤其是中老年女性。与此同时随着男性候鸟式的迁移,使得女性生活压力不断的增大,经济的弱势与政治上的诉求,使得女性急切寻找属于自我的主体空间。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她们却在民间信仰的活动中活跃起来。一方面消极被动,而另一方面却异常的活跃,她们这种两极的状态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女性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选择民间信仰?女性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民间信仰与女性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以上就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在文献回顾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前后共选取了15名访谈对象,并对相关的录音进行整理得出了调查资料。 笔者的研究结论认为,在一个家庭功能缺失、国家保障与支持匮乏的社会里,民间信仰可以为中老年农村女性提供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实现了主体的诉求与身份的定位。所以,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将民间信仰作为落后的、封建的加以排斥,我们应该认识到民间信仰给予中老年女性的强大的外在支持。民间信仰不仅仅是麦当劳式的社会里的保留下来的珍贵历史回忆,更是给人以情感慰藉、精神满足的社会空间。所以,我们应该以正确、合理的态度积极的引导民间信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