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tdatus)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蟹类,其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较大的市场需求及盲目捕捞,三疣梭子蟹被过度开发,其产量出现明显波动,并开始出现个体小、性成熟较早、年龄结构单一等特征。三疣梭子蟹资源的利用及变动情况引发广泛关注,政府和企业针对变化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对其进行增殖放流。虽然近几年补充量有所回升,但三疣梭子蟹生物资源量的基础仍较为脆弱。农业农村部于2017年对浙江省三疣梭子蟹实行限额捕捞管理制度(TAC),在浙北渔场建立三疣梭子蟹限额捕捞试点,对其进行限制捕捞,以恢复海洋生产力。三疣梭子蟹生存的自然环境是复杂的,从幼体发育到成体补充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海洋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对三疣梭子蟹资源变动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了解其亲体-补充量之间的变动规律以适时制定合理的捕捞策略及保护措施,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实现渔业资源的永续发展。因此,开展环境因子影响下三疣梭子蟹的资源评估和预测是重要且必要的工作。本文在传统Ricker模型的基础上对基于环境因子的三疣梭子蟹亲体-补充量关系(S-R)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海洋环境因子对其补充量的影响。首先,对2001年-2014年间的环境因子和三疣梭子蟹补充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筛选较为显著的影响因素,建立具有环境影响的三疣梭子蟹S-R关系模型。其中海洋环境因子主要包括赤潮面积(AORT),厄尔尼诺指数(EINI),距海平面高度(SLH),海表面盐度(SSS),台风登陆频率(TYP)和海表面温度(SST)等。基于传统Ricker模型,建立了两种包括环境因子的S-R模型:非线性环境影响的Ricker模型(Ricker-type 2)和对数二次多项式环境影响的Ricker模型(Ricker-type 3)。其次,将2015-2017年的数据用于验证,以AIC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显著性检验作为检验标准,从而选择最优模型。运用最优模型对多种环境因子的不同组合进行预测,分析环境因子及补充量的不确定性。综合考虑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以及极端情况的发生,估计了在给定亲体量水平下受不同环境组合影响的补充量。最后,为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对环境因子原始数据进行分布确定,假设五个分布(韦伯分布、伽马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通过对比AIC、BIC及极大似然值选择每个环境因子的最佳分布,运用分布函数模拟环境数据(重复10000次)。同时,由于在自然环境中三疣梭子蟹的亲体量也是变动的,假设亲体量呈正态分布,以sd=0.882随机生成呈正态分布的亲体量。将环境数据和亲体量数据代入最佳模型(Model 2)对环境因子的变动组合进行模拟,预测补充量(?)。研究结果显示,AORT、SLH、SSS和TYP对三疣梭子蟹的补充生物量均有较大影响。当SSS达到29和31时,补充量从20.7×10~3万尾下降到8.3×10~3万尾。而在AORT和TYP增加时,补充量呈现下降趋势。对S-R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传统Ricker模型的AIC值为14.619,而在模型中添加环境因子后,AIC值明显降低。这表明,加入环境因子后的Ricke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三疣梭子蟹亲体补充量之间的关系。在Ricker模型中加入不同数量环境因子的结果表明,4个因子同时加入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且Ricker-type 2模型优于Ricker-type 3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补充量在10×10~3万尾~15×10~3万尾之间出现的概率最高,概率约为39.56%。对4种环境因子同时处于最优和最差组合的情况(极端环境)进行估算的结果显示,在给定5%概率水平下补充量低于6.394×10~3万尾即有可能遭遇极差环境。同样,若补充量高于28.305×10~3万尾则可能处于较好的环境组合。在给定平均亲体量水平下,预测了任意补充量出现在极端环境之间的概率,其最差和最好环境组合的分别概率为2.02%和1.92%。本文旨在分析浙江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自然资源补充量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三疣梭子蟹补充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对浙江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的资源管理及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