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因深龋引起的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治疗,并行3个月的短期疗效观察,探索性研究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保髓治疗预后与相关临床检查指标和龋齿窝洞深层腐质内微生物特征的相关关系。对象与方法在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收集因龋齿引起的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26例,参考美国牙髓病学协会的诊断标准,依靠临床相关检查,作出诊断。经过详细问诊和口腔检查,告知患者患牙情况、可能采取的治疗方式、治疗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术中牙髓暴露情况,采取不同的活髓保存治疗方式:间接盖髓术(indirect pulp capping,IPC),直接盖髓术(direct pulp capping,DPC)或者活髓切断术(pulpotomy,PPT),同时术中采集窝洞深层的腐质,行16S rDNA测序,并记录腐质颜色、质地,近髓或露髓处放置MTA(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盖髓剂,玻璃离子暂封,一周后行复合树脂永久充填。术后对所有患者行3个月的短期疗效观察,并分为成功组(Success,S组)与失败组(Failure,F组)。将临床检查指标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最优子集回归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该模型。同时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技术检测深层腐质内微生物种类、数量,应用α和β多样性分析,分析菌群物种的丰度和菌群分布的差异,并应用LEf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 analysis)分析比较S组和F组是否存在差异性细菌。结果26颗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患牙经活髓保存治疗后,3个月的短期随访观察,S组23例,F组3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牙位、龋坏累及牙面、冷热刺激痛强度、冷热刺激延缓痛时间、自发痛、夜间痛、叩痛、牙髓电活力差值与预后均无相关性。预后成功与否取决于深层腐质的颜色、腐质质地和活髓保存治疗的方式,验证最优子集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3。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853 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聚类数,在门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4的微生物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是乳杆菌。在α多样性分析中,26例样本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异。β多样性分析发现S组与F组的菌群组成相似。LEfSe分析表明S组与F组的组间在门水平上的差异细菌为拟杆菌门,而在属级别上无差异细菌。结论1.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检查指标与活髓保存治疗术预后无相关性。预后成功与否取决于深层腐质的颜色、腐质质地和活髓保存治疗的方式。这三个特征对于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活髓保存治疗的成功与失败具有较好的鉴别能力。2.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深层腐质内的微生物具有多样性,优势菌主要为乳杆菌。乳杆菌可能是造成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病原微生物之一。深层腐质内的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在成功组与失败组中并无明显差异,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可能是影响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预后的因素之一。3.影响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活髓保存治疗预后的要因,一方面是深层腐质的颜色、质地和活髓保存治疗方式这三个临床检查指标,另一方面可能是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4.鉴于本研究的局限性,成熟恒牙龋源性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行活髓保存治疗的短期疗效较好。活髓保存可能成为继根管治疗之后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治疗方式的另一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