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微创牙髓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Endodontics,MIE)旨在将微创应用于牙髓治疗的每个阶段,包括:诊断及治疗计划、入路设计、器械使用、以及根尖手术,其目的为最大限度保存牙体硬组织,提高患牙留存率。与传统开髓相比,基于根管口导向的桁架式微创开髓通路是否会影响髓腔和根管系统的脱髓能力、去除碎屑、坏死物以及对根管内细菌的清理能力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通过对比桁架式微创牙髓治疗与传统牙髓治疗对根管内细菌的清理效果,为微创牙髓治疗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依据。方法:所有离体牙高温高压灭菌建立标准模型,分别于第1,7,14天接种由牛脑心浸液(Brain Heart Infusion Broth,BHI)新鲜配置的粪肠球菌悬液,隔天更换培养液,37°C恒温无氧培养21天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模型。每次接种后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打开髓腔,10号K锉于根管内壁轻锉10s,取牙本质碎屑细菌培养,确认粪肠球菌已侵入根管。将收集的离体双根前磨牙随机分为微创牙髓治疗(Minimally Invasive Endodontics,MIE)组和传统牙髓治疗(Traditional Endodontic Cavity,TEC)组,MIE组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引导下进行微创桁架式开髓(“Truss”Endodontic Cavities,TREC),而TEC组则行传统方式开髓建立直线通路。MIE组和TEC组均机械预备至ProTaper Gold F2,再根据3种不同的化学预备方式分为3个亚组:A组:桁架式开髓+1%次氯酸钠手动冲洗,B组:桁架式开髓+1%次氯酸钠+Er:YAG激光PIPS荡洗,C组:桁架式开髓+1%次氯酸钠+超声荡洗,D组:传统开髓+1%次氯酸钠手动冲洗,E组:传统开髓+1%次氯酸钠+Er:YAG激光PIPS荡洗,F组:传统开髓+1%次氯酸钠+超声荡洗。预备完成后将离体牙截为牙冠、颊根、腭根三部分,30号K锉锉取牙本质碎屑于琼脂培养基培养24h后进行菌落计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AS软件对所有样本三部分的菌落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仅通过1%NAOCL化学处理的MIE组与TEC组,不同开髓方式、不同的牙体部位、两者交互的计数结果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不分部位进行组内对比,不论是激光组还是超声组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组和激光组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的化学冲洗无法有效的清除牙本质桁架下及髓角处的感染达到传统开放性视野下的根管清理的水平。不论采取超声荡洗亦或激光荡洗的方式辅助根管内消毒,较仅单一NAOCL冲洗更能有效去除根管内的粪肠球菌,并可以达到传统牙髓治疗中根管清理的水平。桁架式微创开髓配合专用激光引发光声流系统(Photon-Initiated Photoacoustic Streaming,PIPS)荡洗或超声荡洗辅助化学预备方式可达到目前临床上常规牙髓治疗相近的除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