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观察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状态变化及益气解毒化瘀方对其影响,探讨益气解毒化瘀方改善UC凝血状态的机制。2.方法选择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并且属于慢性复发型且处于活动期的UC患者60例,另外选择30例同期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检测两组PLT、MPV、ESR、CRP、D-D、FIB、APTT、PT、TT,观察两组之间凝血指标的差异,并对凝血指标与疾病活动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将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益气解毒化瘀方联合西药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对照组(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各30例,疗程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疾病活动指数、内镜评分指数、ESR、CRP以及关于UC凝血状态的相关实验室指标(PLT、MPV、FIB、D-D、PT)的变化。3.结果3.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状态相关指标的变化本研究中60例慢性复发型活动期UC患者中有35例PLT增多,34例出现FIB异常增多,33例出现D-D升高,29例MPV降低。与正常健康人比较PLT、D-D、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T、MPV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PTT、T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凝血状态相关指标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活动期UC患者PLT、D-D、FIB水平与病程、Mayo评分、Baron内镜评分、CRP、ESR呈正相关(P<0.05或P<0.01);PT、MPV水平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0.05)。PT水平与CRP、Mayo评分呈负相关(P<0.05);PT水平与Baron评分及ESR无明显相关性(P>0.05)。MPV水平与CRP、ESR呈负相关(P<0.01);MPV水平与Baron评分、Mayo评分呈无明显相关性(P>0.05)。3.31益气解毒化瘀方对UC患者临床综合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的影响两组均能改善UC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93.33%;对照中医症候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在改善UC患者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医症状积分均降低,其中在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中医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3.32益气解毒化瘀方对UC患者疾病活动指数的影响两组治疗后Mayo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Mayo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降低Mayo评分上优于对照组。3.33益气解毒化瘀方对UC患者内镜评分的影响两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降低Baron内镜评分上优于对照组。3.34益气解毒化瘀方对UC患者ESR、CRP的影响两组治疗后,ESR、CRP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ESR、CRP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降低ESR、CRP水平上优于对照组。3.35益气解毒化瘀方对UC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两组治疗后,UC患者PLT、FIB、D-D水平均降低,MPV及PT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LT、FIB、D-D显著降低,MPV及PT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凝血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3.3益气解毒化瘀方对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指标的影响4.1活动期UC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PLT、FIB、D-D水平显著升高,MPV、PT水平显著降低。并且活动期UC患者PLT、FIB及D-D水平的变化可能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对评估UC临床活动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2益气解毒化瘀方治疗UC有显著疗效,有改善慢性复发型活动期UC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内镜评分、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4.3益气解毒化瘀方通过上调UC患者体内MPV水平,下调PLT水平、延长PT以及降低FIB、D-D、ESR、CRP水平来改善UC的凝血状态。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