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周时期,周公为克服“殷商祖先祭祀系统危机”,以制礼作乐为起点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其中,将始祖擢升为天神、时王成为天子,以天神认同取代血缘认同,并藉天神祭祀统领国家制度体系。固此,考察殷商及其以前的图腾崇拜活动以及这种图腾文化在西周的演变,成为礼乐文明研究的关键一环。其中,《周官》作为对西周国家制度的重要追记文献,对其中的有关原始宗教性质的思想观念及其存在形态进行考察,既关系到西周礼乐制度的认识,也对今天我们准确认识上古音乐存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从当今学者提出的“乐图腾”理论主场出发,进一步考掘《周官》天神祭祀问题,不仅可以印证“乐图腾”观念在殷商文化中的表现形式,而且能够正面揭示“乐图腾”观念在西周国家制度下的继承与发展。《周官》中的天神祭祀乐仪,包含了丰富仪式音乐信息。笔者通过对《周官》天神祭祀乐仪的考察,发现该乐仪主要由金奏、正乐、乐成告备三个环节组成,其中正乐环节又可分为升歌、下管、间歌、合乐兴舞四个仪式程序。通过进一步对天神祭祀中所涉及的乐仪过程与用乐情况的考察,笔者发现其中的乐舞、五声及祭祀器皿等,都蕴含了的丰富的图腾文化信息。如乐舞《云门》为祭祀云图腾所创舞蹈、乐舞《大韶》为祭祀凤鸟图腾所创舞蹈;五声起源于牛、羊、鸟、猪、马五个氏族图腾等。在《周官》中还存在对图腾崇拜、畏惧以及祈求图腾赐福的观念,经考证,它们实际是对殷商及其以前图腾传统的变革、继承与发展。周初,周王室通过制礼作乐安定民心、稳固政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西周礼乐制度对殷商及其以前的图腾文化实际造成了重要继承与变革:首先,由于殷商及其以前的图腾观念经历西周礼乐制度建设,以往具有原始宗教性质的图腾崇拜及相关仪式活动被整编和清洗,天神崇拜观念及相关祭祀仪式活动成为国家制度,这导致殷商原始宗教的发展之路被彻底隔断。其次,周公制礼作乐,使国家祭祀之“礼”从商代图腾之“乐”中独立出来,国家性的祭祀之礼,确立了完整的仪式系统。与“礼”相须为用的音声舞容之“乐”,其艺术性也开始显现,“乐”不仅用于祭祀场合,也渐渐在宴飨、后宫等场合使用,并开始独立发展。复次,西周礼乐之“乐”,体现着庄严、肃穆的国家范式,以德配天地之“和”为至尚理想。礼乐之“乐”,在这个时期变成维护礼制的工具,成为塑造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再次,以现代人所谓“音乐”的立场来看,由于天神与祖先被合为一神,天神祭祀占据着整个国家祭祀体系最重要地位,相关仪式用乐逐渐单一化,且具有排他性。这种天神祭祀仪式用乐,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音乐的礼制化,对音乐的自由、多样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或阻碍。最后,周公“制礼作乐”在思想史上的意义,主要是确立了我国上古时期国家政教理念和规范。“礼”在客观上是人道文明应有的制度和规范,在主观上则用血缘亲情和道德伦理教化人,要人们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都纳入这种制度和规范,从而使整个社会系统都文明化。而“乐”与“礼”相须为用,起到了“移风易俗”、“导民入善”的作用。“礼”与“乐”,约束及教化着众人,形成了一种伦理政教。后世儒家学者发扬了这种伦理政教,产生了“审阅知政”、“淫乐乱政”等儒家礼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