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强调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我国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建筑面积逐渐增大,土地负载越来越沉重,农用地中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耕地被大批征用,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受到严重威胁,衍生出失地农民这一类“特殊群体”。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如何既能保证城镇化高质量稳步前进,又能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失地农民建立安全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学者的关注,城市化进程也使得许多农村家庭失去土地,这也为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冲击,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也不断涌现。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或失地农民。失地农民不同于农民和城市居民,其养老成为难题。苍南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区、温州模式主要发祥地,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同样难题。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养老生活,构建适合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值得探讨的社会性问题。完善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既是发展和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证。我国应该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使农民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受益者。如何设计出有效的适合我国失地农民现实状况的养老保障体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有必要通过对现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设计理念的分析研究,探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为统一规划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可操作性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苍南县人民政府2014年9月出台了《苍南县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办法》,新政策下开辟了已参加被征地生活保障制度的失地农民转职工基本养老保障的渠道,失地农民转保后可同样享受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本文以温州市苍南县的实践为基础,通过定量分析被征地新规实施以来的相关统计数据,了解到新规下失地农民对于加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意愿更加强烈。为了本文选定合适的调查区间,分析新规实施前后的情况对比,总结出新规实施后,被征地人数和转保人数均有提高,失地农民转保意愿强烈。为了调查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现状,探索为失地农民提供合理的养老保障的途径,作者依据抽样方案开展入户访问,在苍南对失地农民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分析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与实施现状,以此探索通过更新失地农民的传统养老观念,建立融合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失地农民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从而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质量。通过失地农民满意度分析,笔者分析总结了苍南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新政模式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专业人员匮乏、公平性推进不佳、养老服务覆盖范围狭窄、养老保障体系抗风险能力降低等问题。可以看出苍南转保体制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的养老问题,但失地农民中仍然面临诸多不公平问题;由于转保体制政策尚不成熟,养老保障资源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社会参与度不足,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转保政策也给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带来冲击,影响了整个苍南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借鉴我国上海市、苏州市等地的实践经验,针对笔者总结出的种种问题,本文对苍南县在转保新政下失地农民养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提出加快征地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增强转保新政下的公平性、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养老模式多元化等意见,旨在提高失地农民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