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们对于理性和信仰最后的坚持,人的完整而统一的主体性在潜意识、语言结构、话语权利等等面前被解构甚至取消。当作为身份内核的主体性断裂后,身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出现了危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大范围的移民和频繁的文化交流使原来边界较为明晰的民族、国家、文化等身份也危机重重。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身份问题成了不断被陈述和反思的热点问题。Identity的含义一方面指身份,即通过摒除自我与他者的差异而获得的身份归属感,强调的是差异性和被动性,具有名词性的意味。而另一方面指认同,认同则侧重于同一性,即通过对自我或群体中他者的同一性的确认与内化赋予身份的意义,更强调的是一种主体的主观性,具有动词的意味。文学的作者和读者们作为生存于全球化语境和后殖民语境中的个体,他们也都面临着自身身份确定的问题,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有个体或者群体的文化身份,如何在后殖民的语境中获得身份的平等与尊严,文学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它可能反思不同文化身份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也可能成为身份压迫的帮凶,所以,在这个时代,辨析文学中的身份认同问题,成了反思身份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始于1950年的莱辛,她关于身份的书写不仅体现了文学中身份书写的时代特征,如对于身份的间性的书写,以及身份的话语建构性的体认;而且还充分关注到时代语境中的热点问题:如后殖民身份建构、女性身份政治问题、边缘人身份书写等等。就莱辛书写身份的基本策略来说,她同样带着现代及后现代文学对于形式探索的理论自觉,如空间叙事、身体叙事、叙事手段对身份书写的策略性意义。本文正是因为身份问题在当下时代语境中巨大的现实意义以及莱辛创作中对这一问题主动而敏感的反应,而选择从身份书写角度切入探讨莱辛的文学创作,而且,基于莱辛创作的已有研究整理,发现对于莱辛身份书写的关注多种身份书写的结果是什么来探讨,即莱辛小说中建构了什么样的人物身份,而几乎没有人探讨莱辛小说中是通过什么样的策略来书写人物身份的,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切入点:莱辛小说创作的身份书写策略研究。在本文的第一章首先界定了“身份/认同”的内涵,以及“身份/认同”的内核——主体观的流变。然后探讨了“身份/认同”当下最主要的两个语境,分别是全球化视野和后殖民语境,全球化视野和后殖民语境带来的共同后果即是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霸权和压迫,这就使得弱势文化呼吁和要求自身的文化身份的平等和尊严,于是,就产生了争取身份平等的身份政治。然后,本文从作者、人物、读者三个角切入,探讨了文学中的“身份/认同”叙事传统。莱辛的“身份/认同”观点主要是通过她小说中的人物来体现的,所以,谈及莱辛小说创作中的“身份/认同”关照时,主要从人物的角度入手。第二章率先进入了莱辛小说的叙事层,谈及莱辛小说创作如何以叙事手段为策略来书写“身份/认同”的。第三章和第四章进入莱辛小说创作的故事层,选取了莱辛创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书写身份的策略,分别是空间和身体。在小说的故事层中,探讨了空间与身份的关系,进而探讨了空间中的人物身体与身份的关系。莱辛运用诸多叙事策略来书写身份,其实是为了边缘身份发声,目的让边缘身份所受的压迫和不公待遇被人们正视,来为边缘身份谋求身份的平等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