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并探寻剂量对上臂神经支配效果的影响,以期寻找罗哌卡因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合理剂量。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上肢手术患者75例,年龄16-70岁,体重40-90kg,ASA I-II级,将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其中局麻药剂量为A组20ml,B组30ml,C组40ml,均采用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采用一针四点方法将局麻药分别送至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周围。其中每个靶点药物剂量为该组局麻药总量的四分之一。记录阻滞操作时间,于注药完毕后30min内每隔五分钟记录臂丛各分支神经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效果评估采用针刺法,运动神经阻滞效果评估采用改良Bromage分级),并评定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优、中、差),随访记录阻滞维持时长及术中、后各种并发症。结果:各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有效率接近100%,麻醉效果优等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臂外侧上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A组明显长于C组(P <0.05),尺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B组明显长于C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A、B、C各组上臂皮支间臂外侧上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长于臂外侧下皮神经,臂后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P <0.01),各组内腋神经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其余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P <0.05)。阻滞维持时间A组,显著短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三组之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女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大于男性(P <0.05)。各组未见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且无一例需改全麻。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阻滞可达到很完善的阻滞效果,基本依靠单一的麻醉方法完成大部分上肢手术,同时能保证病人术中的无痛;阻滞中局麻药用量越大,起效相对越快,阻滞维持时间越长,上臂感觉及运动的阻滞效果越好,但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增加;综合考虑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及并发症,30ml局麻药量可能是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