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比丘尼神圣性的塑造 ——以《比丘尼传》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_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早期发展的重要时期,佛教积极调整融入传统中国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带来极大影响。当时女性的处境和生活也随之出现新的现象,出家为尼成为一条与传统世俗女性不同的发展路线:以新的宗教身份投入神圣的修行生活,通过佛门的资源条件和自身的努力实现神圣追求,展现出不同于传统定位的女性风貌和女性价值,在佛教平台实现了女性更多的价值可能。所以,对于魏晋南北朝女性的精神意识和现实生活而言,佛教客观上从宗教路径推动了一定程度的妇女解放,让女性信徒得以突破世俗限制,激发她们独立自主的意识,为她们的个人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平台。然而,这一时期比丘尼们在历史记载和学术研究中受到的关注重视不够。目前学界主要从社会历史、文献校勘等角度进行研究,较少从宗教学角度思考;多从群体活动进行整体考察,或是对某一阶段静态状况的探究,对比丘尼个体由世俗向神圣转变的动态过程关注较少。所以需要充分利用《比丘尼传》、墓志材料等文献从宗教学视角把握魏晋南北朝比丘尼的神圣性,更多关注她们在神圣塑造中的圣俗关系和女性特殊表现,既纵向考察她们转向神圣的过程,又横向对比女性身份的特殊性,并从佛教的认识逻辑为现代的性别观念和女性发展提供启发。从《比丘尼传》等文献材料中可以看到神圣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比丘尼在家时就具有些许神圣特质,在活动表现和思想意识上超越了当时的世俗局限。在之后通过受戒仪式,她们进行了身份、生活、组织等多方面向神圣的转换,并在出家后的修行实践中不断强化神圣。并且在塑造神圣的同时,世俗并未被完全割裂摒弃,神圣也会受到世俗观念、政策等的影响,比丘尼们的神圣生活需要世俗基础的支持,一些比丘尼的影响力也渗透到了世俗大众甚至国家政治中。另一方面,身负女性和出家人的双重身份的比丘尼们不仅需要面对神圣塑造的重重考验,更会因为性别身份遭遇更多困难,与男性高僧相比在许多方面都会遇到特殊阻碍和区别对待。在这般艰难的路上,优秀的比丘尼们展现出坚毅的精神意志,发挥自身的潜能与优势,克服劣势的处境条件,在多方面的活动平台中展现出脱俗的风采,作出非凡的贡献。这般在魏晋南北朝比丘尼们身上体现出的转变与突破,可为如今女性发展问题提供些许借鉴启发。她们面临的机遇和阻碍显示出社会外界应该从意识观念和资源支持上抛开性别偏见对不同阶层不同性别者公平对待。她们在神圣塑造中的成就又能够为如今女性的个人塑造增强信心与动力,推动更多女性展现独特的能力与价值,实现自身的理想追求。进一步挖掘佛教思想精神的现实意义,又能够以缘起性空、众生平等的理念消解世俗性别的割裂对立,打破传统性别观念的局限,从根本的认识逻辑上化解性别属性对个人发展的限制,使人能够在更加多样的平台实现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报纸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基于囚禁离子的量子计算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表面电极离子阱是目前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的重要手段,这得益于表面电极离子阱独有的可扩展、集成化以及小型化等优势。目前,表面电极离子阱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对其设计、加工以及测试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尤为重要,这与表面电极离子阱的性能密切相关。本文以对称五线型表面电极离子阱为例,对表面电极离子阱的制备及污染监测展开相应的研究,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如
学位
<正> 一、笼养法。制作一个笼子,猪能在其中自由起卧,但不能抬头。一般长100—120厘米、宽40—60厘米、高90—110cm,笼四周每条木柱或钢筋距离以猪不能伸出为度;笼底铺30厘米厚条木板;笼前上方留20厘米高的横口,用于喂猪时放食具,笼后设置能开关的门;笼前脚高25厘米,后脚高20厘米。其造价仅为建猪圈费用
期刊
戴季陶(1890年——1949年)曾在1905年到1909年留学日本,归国后曾长期担任孙文秘书,是中国国民党右翼理论家和领导人之一,并以《日本论》一书而被日本学者竹内好称为“知日三白眉”之一。戴季陶创作的《日本论》一书内容涉及到日本的宗教、政治、中日关系、日本国民性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将神道把握为日本历史思想的核心、日本宗教文化的主导、日本现实政治的重要体现。因此,探究《日本论》的神道思想,可以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