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了中国文化语境中具有独特文化蕴含意义的文化意象、文化词义,在西方文化语境无法找到其对等物或对应词汇,就形成了文化缺省的现象。翻译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品中作者与其意向读者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省,即源语文化中作者所构建的独特文化蕴含意义难以或无法在目标语中得以再现,导致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或不可译问题。在企业外宣翻译实践中,一方面,由于外宣资料是展示其企业文化形象的名片,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意义,另一方面,由于源语作者与目标受众的认知环境不同,存在文化差异,文化缺省很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导致误读或读解障碍。这就要求译者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进行文化重构,以补偿缺省的文化。论文从国内外公司网站中收集了13篇中国企业外宣资料和5篇欧美企业外宣资料,作为研究语料,对其文化缺省的原因和表现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翻译的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文化缺省,译者在翻译时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对文本进行重构,以期符合目标受众的心理需求。论文将当代西方文艺美学理论:接受美学,导入翻译实践,以期为翻译中文化缺省的重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接受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文艺美学思潮,它深受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阐释学与英伽登现象学的影响。接受美学颠覆了传统的将文本与历史与读者割弃的“文本中心论”,强调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强调读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文学作品的调节机制。本文分别在接受美学的“视野融合”、“隐含读者”与“不确定性和空白理论”视角下对中国企业外宣英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重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去象留意、重组、释义、顺应、减译和淡化的重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