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以晋东南D村为例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进度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将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民收入与改善农民生活当作是所有工作的重点,并出台了各种有关政策,增强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巨大投入,让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大众生活水平都获得了显著提升。但要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不但要实现物质上的富足,还要实现精神上的满足。步入新时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展现出多样化。不但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需求,并且对精神文化上的需求也是在快速上涨。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乡村文化的发展,创建美丽农村,提高农民的获得感,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农村地区开展文化创建给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下,在弄清楚乡村地区公共文化创建主要定义的前提下,将“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行了结合,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并以马、恩、列经典作家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关于公共文化建设的认识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晋东南D村实地走访调查得到的信息,分析了当地公共文化创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相应的引发因素给予全面研究,依据乡村振兴战略对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创建提出的新要求,力图结合晋东南D村特有的旅游文化产业,从政府、农民、资金、人才、机制这五方面,对晋东南D村公共文化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力图为我国类似D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发展做出有益贡献。
  总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发展了、环境变化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要求也会与时俱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完整有机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领域思想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民生领域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领域思想惠及全体人民,很多新内容、新举措与农村留守老人息息相关,对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生存养老、减轻农村留守老人医疗负担、改善农村留守老人居住环境等都起了积极作用。在进入新时代
学位
期刊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带领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的功绩是前无古人的,他晚年也犯过错误。虽然党和国家在相关文件中已经对毛泽东做出了科学评价。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实生活中对毛泽东的评价仍存在争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毛泽东的评价的争论也逐渐折射到网络中。由于网络对信息具有放大作用,关于毛泽东的“两极化”评价便逐渐产生。本文通过对关于毛泽东的“两极化”网络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