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大学生,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一代新人,时至今日,他们当中的一部分大学生已经本科毕业进入社会,开始工作,还有一部分仍然在高校学习深造。这一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前比较困难的历史时期,入学前也没有参加过工作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经历,他们既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压力的承担者。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生活条件、所受教育以及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和侧重点等,与他们的前辈人和“60后”、“70后”的大学生相比,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么,其思想观念尤其是政治观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未来中国政治进程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适应“80后”大学生政治观变化的特点和出现的不足对其进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导?这不仅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通过2000份的问卷调查和50人次的个别访谈,结果显示,“80后”大学生的政治观,在五个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即政治认知“中间大,两头小”;政治信仰有一定的弱化和多元化态势;政治态度整体相对令人满意,但其中不乏中立、模糊甚至偏激倾向;政治情感出现波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错位;政治参与意识高,且较为理性,但参与水平较低。呈现出敏感性与冷漠性并存;理性与感性交织;反复性与可塑性统一;功利性和失范性凸显四个方面的特征。这些变化中有一些不理性的方面,与现代化建设对“80后”大学生的要求不相适应,但这些变化并不可怕,也可以理解,教育工作者应本着宽容和理解的心态正确对待“80后”大学生政治观的新变化和新特点。“80后”大学生政治观的变化,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现象在这一代大学生思想中的曲折反映,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系统且成效显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80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一些因素对“80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起着消极的作用。如,社会负面现象弱化了“80后”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西方社会思潮分化了“80后”大学生的正确的政治认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社会脱节不利于“80后”大学生的树立正确的政治认知,就业压力挑战着“80后”大学生的政治热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内容诱错“80后”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等。除以上社会因素外,“80后”大学生自身内化能力较低,盲目从众心理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面对“80后”大学生的政治观现状,如何完善他们的政治观,需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重点,以社会发展为依托,各种力量相互合作,形成共振,才能为“8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社会教育方面需要建立有序的政治社会环境,优化大众传媒的舆论氛围;学校教育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拓宽政治观教育渗透范围,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方面需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善家庭的教育环境,优化家庭周围人际关系;自我完善则需要“80后”大学生注重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强个体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注重激励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深化。总之,本论文以调查问卷为手段,结合丰富的数据信息,力求客观反映“80后”大学生政治观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并提出若干完善途径,克服“80后”大学生政治观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培养出与建设社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80后”大学生,从而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