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论文对活动星系核的基本特性、主要特征、观测结果和理论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综述,特别是对活动星系核中性质最为特殊的blazar天体多波段能谱特征、统一与演化和理论模型进行了详细评述。同时,详细介绍了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对blazar天体的中心结构、中心黑洞质量、统一演化的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如下:(Ⅰ)、通过模型计算了高光度blazar天体宽线区产生的宽发射线和稀释黑体弥散辐射对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活动星系核的基本特性、主要特征、观测结果和理论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综述,特别是对活动星系核中性质最为特殊的blazar天体多波段能谱特征、统一与演化和理论模型进行了详细评述。同时,详细介绍了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对blazar天体的中心结构、中心黑洞质量、统一演化的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结果如下:(Ⅰ)、通过模型计算了高光度blazar天体宽线区产生的宽发射线和稀释黑体弥散辐射对高能伽马射线的吸收。首先计算了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中的伽马射线吸收,结果表明,如果伽马射线辐射区接近宽线区内半径,FSRQs中10-200 GeV的伽马射线不能逃逸出宽线区产生的这两种弥散辐射场。还计算了高频平谱射电类星体HFSRQ PKS 0405-123和经典类星体3C 279中的伽马射线吸收,计算结果表明,如果伽马射线辐射区接近宽线区内半径,PKS 0405-123中10-200 GeV的伽马射线不能逃逸出宽线区产生的这两种弥散辐射场,但3C 279中10 GeV附近的伽马射线有部分吸收,这与观测不符,其他部分的伽马射线则不能逃逸出宽线区的弥散辐射场。将模型计算结果与GLAST卫星将来的观测结果相比较,将能限制10-200 GeV伽马射线辐射区相对于BLR的位置和BLR的结构。(Ⅱ)、对一个样本进行了光学测光和分光观测,对比研究了Kerr黑洞最小光变时标法和反射成图法估算出的blazar天体中心黑洞的质量。这两种方法估算出的黑洞质量相差不超过一个数量级,反射成图法估算出的质量MBH系统地高于光学最小光变时标估算出的质量MH。MBH可能是宽线区以内的质量,而MH可能是光学连续谱辐射区以内的质量,所以黑洞质量MBH应该扣除宽线区到光学连续谱辐射区之间所有物质的质量。(Ⅲ)、我注意到宽发射线Hβ有双峰结构,并对双峰结构尝试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我还注意到巴耳末宽发射线可能存在引力红移,并尝试在双黑洞模型下来解释准周期性光学变暗和爆发、Hβ双峰结构、引力红移和喷流摆动。我还计算了双黑洞的引力辐射。由发射线引力红移估算出的主黑洞质量与反射成图法和最小光变时标法得到的结果基本相符。(Ⅳ)、FSRQs和BL Lac天体应该是同类天体,处在blazar天体不同的阶段,FRⅡBL Lac天体可能是介于FSRQs和FRⅠBL Lac天体之间的一个中间态,FRⅡBL Lac天体中心黑洞的自转可能高于FRⅠBL Lac天体中心黑洞的自转,FRⅠ和FRⅡBL Lac天体的母体可能分别是FRⅠ和FRⅡ(G)射电星系。全文共分六章,前两章是背景综述,后四章是研究工作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活动星系核和、blazar天体的基本性质、主要特征及分类;第二章介绍现有各种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的估算方法;第三章介绍了有关高光度blazar天体中高能伽马射线和宽线区的研究工作;第四章介绍了两种方法估算blazar天体中心黑洞质量的研究工作;第五章介绍了有关PKS 1510-089的研究工作;第六章介绍了blazar天体统一与演化及blazar天体与FR射电星系统一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太阳日浪、喷流及其相关现象到目前所取得的一些观测和理论成果,并介绍了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日浪和喷流的时空关系以及它们的物理起源等问题所做的(或参与做的)研究工作。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综述部分(第一章),工作部分(第二章到第四章)和问题和展望部分(第五章)。论文的主要成果归纳如下:1.通过对七个接连发生在活动区卫星黑子之上的Hα日浪事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它们的足根处有异极性磁流的浮现
吸积率是限制活动星系核(AGN)中心活动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对应不同的吸积率(爱丁顿比),AGN中心会形成不同的盘结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观测特征。AGN的吸积性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观测特征,还与喷流的形成、AGN对寄主星系的反馈等基础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其显著的喷流活动,射电噪AGN的研究在AGN研究中一直是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射电噪AGN的各波段辐射中,喷流非热辐射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目前对射
信息技术、望远镜及其终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太阳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多波段、多角度的海量观测数据。太阳研究工作者通过对这些数据测量分析、统计研究来更深入地了解太阳的各种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进而对各种灾害性空间天气进行预报。人眼对各种事物的感知大多数来源于视觉,图像是最直观的视觉数据,因此,太阳多波段、多角度的拍摄图像是最主要的太阳观测数据。在太阳
生物体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处理系统,论文的第二章从这种观点出发讨论了生物细胞内最大的信息源基因组DNA序列的信息编码问题。首先探讨了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区的信息编码问题;简要回顾转录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后,讨论了基因组基因表达调控区的信息编码问题。 论文的第三章介绍了我们利用internet上可获取的开放的生物信息学资源,对基因组DNA调控区的一种可能的编码方式所进行的理论研究。这种可能的编码方
混沌和分形普遍存在于很多自然和社会现象中,是非线性科学重要的两大分支学科。近年来,随着非线性理论的不断完善,非线性分析方法的不断提出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混沌和分形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地研究和应用,比如生物学,经济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等,当然也包括太阳活动关于混沌和分形特征的研究。太阳黑子相对数表征着太阳长期演化活动的特征,在太阳活动描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基于黑子相对数,已经证实太阳活动受控于
目前我国国家天文台正在实施空间太阳望远镜计划,而用于空间天文观测的电子设备必须面对空间辐射环境带来的损伤,本文叙述的我们的研究内容就是天文用CCD在空间观测应用中的高能辐射损伤。我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了一套新的估算质子辐射位移损伤的方法——稳定缺陷方法。根据高能粒子辐射固体阻止理论采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高能质子在CCD中导致晶格原子位移而产生的初始空
随着恒星、宇宙学研究的逐渐成熟,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成了目前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中的最大挑战。它不仅能增加我们对星系的理解,也是将恒星的研究和宇宙学的研究结合起来的重要纽带。由于星系的绝大部分可见物质都集中于恒星中,星系中恒星的演化决定了星系演化中的许多观测特性。研究星系中的恒星演化特征可以间接地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所以确定星系中的恒星成分成了天体物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演化星族合成方法正是确定星系
如何处理恒星中的对流运动,是恒星结构和演化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本论文中,我们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出发,建立了一个描述湍流对流运动的Reynolds应力模型,并将它用于太阳模型中,对这一对流模型以及其中的自由参数进行了充分的检验和限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检验一些在混合长理论中被忽略了的物理过程,例如湍流的耗散、扩散以及各向异性等,对太阳对流区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希望通过与日震观测结果的对比,
明亮的OH脉泽是探测银河系中各类天体甚至河外星系的极好工具,但是对OH脉泽的抽运机制的鉴别和模拟上的困难使得这个极好工具一直没有得到极好的发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在已知的OH脉泽源中有效地鉴别出它们的脉泽抽运机制,并由此找出脉泽特征与产生脉泽的天体之间的物理联系。本博士论文利用红外空间天文台(ISO)所获得的高精度分辨率红外光谱,研究了OH1612MHz脉泽源中的辐射抽运吸收线的出现规律和
大幅度快速光变、高偏振、整个电磁波段的非热连续辐射及致密的射电辐射是blazar天体的主要特征,blazar天体的统一与演化是blazar天体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对blazar天体统一与演化的研究成果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单介绍了blazar天体的观测特征、定义、分类以及统一模型。第二章主要介绍活动星系核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