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柳叶藓科(Amlystegiaceae)是侧蒴藓科类(pleurocarpous mosses)中的一个大科,大多生长于温带和寒带地区。柳叶藓科植物多分布于阴湿或水生生境,植物体形态变化大,有些种类的孢子体难以发现,而配子体的特征常与羽藓科(Thuidiaceae)、青藓科(Brachycheciaceae)、绢藓科(Entodontaceae)、灰藓科(Hypnaceae)等种类具有相同的特征。由于形态特征及生境影响,柳叶藓科内属间和属内种间的系统位置易混淆,系统演化关系至今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牛角藓属(Cratoneuron)在建立时被Roth置于柳叶藓科中,牛角藓的植物体大小及形态特征变化较大,尤其是叶片及角部细胞,常依生态环境(尤其是固着基质及水湿条件)不同而相异,故许多新种发表后被归并为牛角藓的异名。因此对于牛角藓属形态上的巨大差异是否真能简单作为划归不同属种的依据,还值得更进一步的商榷。 1、本研究以中国各地现收集的中国柳叶藓科14属22种2变种共计51份标本为实验材料,通过对ITS、rbcL、trnL-F基因片段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利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邻接法(NJ)构建新的中国柳叶藓科系统进化树,为经典苔藓植物形态分类学的观念提供新的分子证据。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通过三条基因及多个系统树的构建发现柳叶藓属与薄网藓属关系较近,如曲肋薄网藓(Leptodictyum humile)、薄网藓(L.riparium)与柳叶藓(Amblystegium serpens)稳定的聚在同一枝,支持Heden(a)s的建议将其归并为柳叶藓属(Amblystegium)。 (2)水灰藓属(Hygrohypnum)的各个种均不能很稳定地聚在一起,水灰藓(H.luridum)经ITS基因构建的ML与MP树中与黄叶细湿藓(Campyliumchrysophyllus)及仰叶拟细湿藓(Campyliadelphus stellatum)靠拢,而扭叶水灰藓(Hygrohypnum eugyrium)与大湿原藓(Calliergonella euspidata)比较接近,因此建议水灰藓属中各种可以分成多个属或置于相应的属下。 (3)镰刀藓属(Drepanocladus)分类并不是很明晰,尤其是粗肋镰刀藓(D,sendtneri),漆光镰刀藓(D.vernicosus)和镰刀藓(D.aduncus),只有在ITS序列上粗肋镰刀藓和漆光镰刀藓有相聚趋势,而rbcL、trnL-F基因的ML和MP树形图上均没规律可循,因此这些种类有待于更多基因和形态学上的分析研究,将其划归至合适的系统位置。 2、利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不同地区的13份牛角藓(Cratoneuron filicinum)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且重复性高的15对引物共扩增出162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61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9.49%,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丰富,运用PopGen-32软件分析发现,平均等位基因数Na=1.9938,有效等位基因数Ne=1.624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606,Shannons信息指数(I)=0.536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736,说明牛角藓的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之间。通过NTSYS2.1软件对其亲缘关系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样本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没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