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高强塑第三代薄板钢非弹性回复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f30311320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汽车轻量化和防撞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用钢不断向高强度和高塑性方向发展,强塑积成为了衡量汽车用钢性能的重要指标。强塑积小于10~20GPa·%的DP钢、TRIP钢等第一代汽车用高强钢,由于强度高、塑性低,造成汽车结构件、安全件在冲压成形时出现开裂、回弹大和模具磨损严重等问题;而强塑积为50~70GPa·%的奥氏体钢和TWIP钢等第二代汽车用高强钢,虽然塑性好,但成本高,工艺性差及冶金生产困难,因此,以上两代汽车用钢都已经无法满足汽车制造的要求。第三代高强塑汽车用钢的成形性和成本介于处于第一代汽车用高强度钢和第二代汽车用高强度钢中间,在汽车工业中越来越受青睐。其微观组织成分主要是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铁素体(不完全奥氏体化),其强塑机制是通过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即残余奥氏体相变为马氏体实现的,这种TRIP效应直接影响到汽车板在成形卸载时的非弹性回复行为,即卸载模量随应变而变化,但在冲压成形有限元回弹模拟中,作为重要参数的弹性模量,其变化往往被忽略。由于弹性模量的偏差,导致冲压成形有限元模拟回弹值远小于实际回弹值,精度偏低,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本论文在宏观上通过单向拉伸试验和加载-卸载-重新加载循环拉伸试验分别对汽车用第三代高强塑Q&P980钢的力学性能和非弹性回复行为进行了研究,探索了Q&P980钢的各向异性和速率敏感性,分析了非弹性回复行为的特征,以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确定了回弹的组成和其中的非弹性回复的比例,建立了卸载模量随塑性应变的数学模型。在微观上,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方法研究了Q&P980钢的微观组织,分析并测量了微观结构和位错的变化,揭示了Q&P980钢非弹性回复的微观机理。拉伸试验结论如下:Q&P980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强加工硬化能力;卸载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与重新加载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形成一个卸载环,即包辛格效应环,包辛格效应环宽度和包辛格效应环面积分别与应变呈现了幂函数关系变化;卸载过程中的总应变回复包括弹性回复应变和非弹性回复应变;卸载模量随应变增大而减小,但当塑性应变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卸载模量不再变化;建立卸载模量数学模型,弦卸载模量数学模型: EC177.331.8exp(42.9p);等效卸载模量数学模型为:E175.433.8exp(59.3p)。微观试验结论如下:Q&P980钢中存在硬质相马氏体,导致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大量位错塞积;Q&P980钢在变形过程中存在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这引发了位错密度的升高、位错发生缠结等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相变生成的硬质相马氏体相当于新的位错的钉扎节点,加剧了变形过程中位错的塞积。可动位错的密度和位错线的弯曲程度显著影响非弹性回复行为,可动位错密度大和位错线弯曲程度大是卸载模量减小的微观机制。
其他文献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属于河口港,受潮流影响显著。潮流在整个港口生产和运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吃水船舶过浅滩、靠离码头、进出坞作业、新船下水等都要遵循潮流规
<正>中德技术合作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完成中德技术合作"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总结会于3月29日在京召开。会议回顾和展示了项目实施的成果,交流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正>天津朱唐庄中学节能改造工程是中德技术合作"公共建筑(中小学校和医院)节能"项目的第一个节能改造示范工程,该工程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教育部发展
建筑使用后评价是指依据建筑性能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对建成建筑的性能进行测量和评价,检验建筑的实际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设想。本文以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能耗及满意度抽样调查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为契机,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经济区古村落水文化传播的内容,探讨古村落水文化传播困境及途径,对该地区当中古村落水文化的传承和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尽管我国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研究工作较为成功,但是与其它国家相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金融领域也愈来愈凸显出网络化的特点,因此电子银行这一新兴概念随之应运而生。1995年10月,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作为世界上第一家网上银行
笔者在建筑垃圾源头无法实现精细分类的现状下,从生产企业的角度分析了国内现有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现状,为建筑垃圾破碎设备制造厂家及投资者提供参考。
综述水产活体在流通过程中的生理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概述水产活体的4大类运输方法,并对未来运输方法作了展望。
回顾本院收入的2例横纹肌溶解症患的诊断及治疗过程,探讨2例糖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及治疗体会,并对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研究分析,横纹肌溶解症严重的患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