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双桥遗址所在的郑州地区,位于中原的中心地带,居天下之中,依山傍水,自古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和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区域。
小双桥遗址发现于1989年,此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6次发掘。1995年该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小双桥遗址自发现始,出土的青铜器、夯土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引起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多数学者根据遗址的位置以及文献记载推测其应为商代中期偏早阶段,仲丁所迁的隞都所在,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利用科技方法对小双桥遗址出土的冶铸遗物及青铜器进行分析,有利于小双桥遗址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
本文对小双桥遗址的铜渣、矿石、青铜器等进行分析,研究该遗址的出土冶铸遗物的冶炼性质和青铜器所用铜矿料的来源。
对铜渣样品进行肉眼观察、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以及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结合对铜矿石的X射线荧光分析,发现小双桥遗址出土的铜渣样品均为熔铜或配制合金时产生的熔炼渣,铜渣中夹杂的部分金属颗粒发现有高锡现象。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对小双桥遗址出土青铜器及铜矿石进行微量元素分析,并与已发表的古矿冶遗址出土的古铜锭及矿石的微量元素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小双桥遗址出土的矿石以及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与湖北铜绿山、皖南的铜陵、南陵、山西的中条山等三代时期铜矿冶遗址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可初步判断,小双桥遗址的铜矿石和青铜器的铜矿料不是来自于上述几个铜矿区,其铜料来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