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则是耕地土壤质量的持续下降。相对耕地面积的明显减少,耕地土壤质量的持续下降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苏建平等,2009)土壤的养分状况是土壤质量变化最敏感的指标,因此研究耕地土壤养分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苏省如皋市为例,详细研究了 1974~2012年近40年来如皋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1974年至2012年,该市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土壤全氮含量近年来已趋于稳定。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 1974 年为 11.1 g/kg,1981 年降为 10.7 g/kg,到 2012 年增长为 17.7 g/kg;土壤全氮含量1974年为0.805 g/kg,1981年降为0.786 g/kg,到2012年增长为1.104 g/kg;土壤有效磷含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1974年为2.4mg/kg,2012年增长为20.8 mg/kg,局部地区有效磷含量已处于过剩状态;土壤速效钾含量有升有降,整体变化不大,一直在较低水平上徘徊,局部地区处于严重缺钾的状态,到2012年全市平均速效钾的含量是78 mg/kg,全市有77.61%面积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100 mg/kg,有9.83%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50 mg/kg。在空间上,根据如皋市土壤图,近40年来,土壤养分均是以分布于东部的灰夹缠土和南部的黄泥土最高;分布于中西部的高沙土最低;分布于东北部、西北部及南部的夹缠土处于中间,总体上呈增长的趋势。四个主要土属(高沙土、夹缠土、黄泥土和灰夹缠土)之间的变化趋势略微不同。1974年至1981年全市土壤养分状况基本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1981年至2012年,以灰夹缠土和黄泥土为主的东、南部地区增长速度较慢,而以高沙土为主的中部地区增长较快。近40年来,尽管全市土壤养分状况整体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养分的不平衡,所以今后还应当注意养分的平衡管理,提高耕地质量,使粮食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